奉獻乃是生活的真實意義。假如我們在今日檢視我們從祖先手里接下來的遺物,我們將會看到什么?他們留下來的東西,都有他們對生活的貢獻——阿德勒
泱泱華夏,漫長的歲月中,我們有著太多的傳承與積淀。從我們的祖先開始,屬于中國的寶物幾乎從未間斷,每一個寶物都在他們各自的領域中散發著光芒,耀眼而奪目。
當我們從祖先的手里接過那些屬于中國的記憶之后,我們,又該如何呢?
漫長的一生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珍貴的東西,我們叫做牽掛。其實,對于大多數來說,珍貴的東西往往是無價的。
有的人把生命當成是最寶貴的東西,將生命的延續看作是所有事情中最重要的任務;
有的人將自己的價值看作是最珍貴的東西,他們把奉獻作為自己的最高理想,不論是對自己的奉獻,還是對國家,對整個人類的貢獻。
而對于有的人來說,他們最珍貴的東西,往往是有形的,是可以用價值來衡量的。
清朝覆滅,末代皇帝溥儀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溥儀好像一只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四散飄零。而那些屬于溥儀的財富,他能帶走的也很少。但是,有一個東西,它被溥儀縫在棉衣里,貼身地保存了26年,如今,它成為我們國家博物館的展品,成為國家寶藏的代表。它就是田黃三聯璽。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面對美國軍隊的挑釁與野心,我國必須出兵,鞏固新生政權。然而,當時新中國剛剛建立,所有的事物在國內百廢待興,中國經濟十分蕭條,剛剛經過大戰的中國已經無法承擔再一次來臨的戰爭了。
于是,全國上下民眾自發為戰爭籌款,協助國家出兵。社會各界名流富商紛紛捐款幫助軍隊買飛機、槍支、大炮,而百姓則捐助軍隊糧食和衣服,人民群眾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最堅強的后盾。在此時,經過再三考慮,溥儀也捐助了新中國一件價值連城的寶貝——田黃三聯璽。
說起田黃三聯璽,還要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相傳,乾隆打造這個田黃三聯璽是因為他的一個夢境。在一天晚上,乾隆皇帝做了一個夢。他夢到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給了乾隆皇帝一個黃色的石頭,這塊兒黃色的石頭上刻著字,乾隆皇帝還沒有來得及追問,就從夢中醒來。幾天之后,有人向乾隆皇帝進貢了一塊黃色的石頭,而這塊石頭,竟然與乾隆皇帝夢中的石頭一模一樣。這就是田黃石頭。
乾隆皇帝覺得這個石頭是神靈在暗示他什么,于是他決定將這個石頭打造成自己的私人玉璽。一般田黃很小,但下屬進貢的這塊卻很大,于是,乾隆皇帝專門將能工巧匠調到皇宮中打造田黃三聯璽。眾多的能工巧匠經過抽條、取鏈等十幾道復雜的工序之后,終于制成了鏈環相扣、三合一的田黃三聯璽。田黃三聯璽上的鏈條一氣呵成,所有的鏈環都是閉合的,沒有經過二次粘連。
田黃三聯璽制成之后,乾隆為玉璽尋找內容,他從儒家經典中獲得靈感。于是,田黃三聯璽由乾隆自己的印章、左方章樂天、右方章“惟精惟一”三個部分組成。乾隆以此來勉勵自己,在自己的統治過程中處處充滿危機,他一定要居安思危。
民間流傳,乾隆皇帝對這個田黃三聯璽十分喜愛,基本是片刻不離身,就連他睡覺的時候,都將田黃三聯璽放在枕頭一邊。后來,經過田黃三聯璽的代代傳承,嘉慶、道光、咸豐等皇帝都對這個印章十分看重,其中也包括清末的慈禧太后。
1924年,軍閥割據混戰,天下處于一片水深火熱之中。溥儀這個封建制度的象征也遭到了軍閥的排擠。因為軍閥馮玉祥的驅趕,溥儀不得不再一次踏上流亡之路。他匆忙逃離紫禁城,也逃離自己的災禍。
因為是逃離,溥儀能夠帶走的東西很少,除了一些尋常的珍貴的字畫之外,溥儀也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個世代相傳的寶物也帶走。于是溥儀將這個體積小小的田黃三聯璽縫在自己的棉衣里,將它貼身藏起來,然后逃離了紫禁城。逃出來的時候溥儀經過層層的檢查,但因為田黃三聯璽很小,再加上溥儀將他藏在貼身衣物里,于是田黃三聯璽雖然經過重重檢查,但都沒有被發現。在溥儀的夾帶之下,田黃三聯璽被成功地保存了下來,這一保存,就是26年。
多年之后,溥儀捐出了這件價值連城的寶貝,田黃三聯璽的再次問世也給整個中國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因為田黃三聯璽的珍貴性與特殊性,人們十分驚訝,也十分好奇。
為了更好地紀念田黃三聯璽,1997年,中國郵政為了它發行了一版專門的郵票,確立它國寶中的國寶的崇高地位。
2013年,中央電視臺以《鎮館之寶——田黃三連印章》為題目拍攝了大型紀錄片,講述了田黃三聯璽的前世今生。無數觀眾被田黃三聯璽的魅力深深折服。
如今,作為鎮館之寶,田黃三聯璽被收藏在故宮博物院中,人們可以通過明亮的玻璃櫥窗,穿越千年的歷史文化,看到這個珍貴的寶物,感受隱藏在它身上的屬于中國的獨特魅力。
作為流傳了200年的稀世珍寶,田黃三聯璽承擔了它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田黃三聯璽不僅僅只是一個玉璽,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太多的歷史文化。清朝的故事、清朝的習俗、清朝皇帝的愛好、清朝的審美……太多太多的東西隱藏在田黃三聯璽之中。
不僅如此,田黃三聯璽的背后,還蘊藏著太多我們值得去探究的東西。從先輩的手中接過代代相傳的稀世珍寶,我們也承擔著太多的責任。穿越百年的歷史積淀,我們等待著更多的歷史之美被發現,永遠流傳……
文/枕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