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卡爾梅克共和國:歐洲唯一以黃種人為主、信仰佛教的地區

蒙古族是一個在我國、蒙古國、俄羅斯等國均有所分布的民族。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境內的蒙古族人口約為650萬,主要分布于內蒙古、東北、新疆、河北、青海等地,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貴州、北京、云南等地。2013年7月15日蒙古國家統計委員會公布:本國蒙古族人口約為228萬。俄羅斯曾于2009年統計本國蒙古人數量約為90萬。

除此之外其他一些國家也曾統計公布過本國蒙古人的數量:韓國為34000;美國為15000–18000;捷克為7515;日本為5401;德國為3852;英國為3701;法國為2859;土耳其為2645;哈薩克斯坦為2523......當然如今各國的蒙古人數量可能都與統計時發生了一定變化,所以以上數據只能作為一種參考。中國、蒙古、俄羅斯三國的蒙古人不僅在數量上多于其他國家,同時也生活有聚居的蒙古人社群。

俄羅斯境內的蒙古人聚居地明顯分為兩大區域:布里亞特蒙古人生活在與中國、蒙古國交界的西伯利亞南部地區;卡爾梅克蒙古人卻生活在位于俄羅斯歐洲部分的 阿斯特拉罕 、伏爾加格勒、羅斯托夫和斯塔夫羅波爾等地。生活在西伯利亞的布里亞特蒙古人和中國、蒙古國境內生活的蒙古族在地理位置上是比較接近,然而卡爾梅克蒙古人所生活的地域就和其他蒙古部族的聚居地相隔遙遠了。

為什么在與蒙古民族發源地相隔遙遠的歐洲會生活著卡爾梅克蒙古人這一群體呢?這就得從蒙古民族的歷史說起了。目前國際上關于蒙古人的起源問題并沒形成統一的觀點:蒙古國學者一般認為蒙古民族起源于匈奴,日本史學家百鳥庫吉也持相同觀點,我國學者則普遍認為蒙古起源于室韋。持“蒙古起源于室韋”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室韋民族的起源又可以一直上溯到秦漢時期的東胡。

公元前1800年前后如今山海關外的東北大地主要分為四片區域,各自生活著四個不同的族群:當時南面燕山一帶生活的是商朝的華夏族(漢民族的前身),北部是肅慎,東面是濊貊,西邊是東胡。東胡所生活的地域大致就在今天東北林區和蒙古草原的交界地帶,所以東胡的勢力很早就向西發展到草原。秦漢時期強大的東胡一度壓制了匈奴的興起,然而后來匈奴人在冒頓單于帶領下擊敗了東胡。

東胡被匈奴打敗后一部分東胡人淪為匈奴人的奴隸,另一部分東胡人逃到了烏桓山和鮮卑山。分別生活在烏桓山和鮮卑山的東胡人后來就逐漸演變為烏桓人和鮮卑人這兩支民族。鮮卑在西晉武帝時代分化出段部、慕容部、拓跋部、乞伏部、 柔然 部等部族。慕容部、拓跋部進入中原后相繼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北魏、東魏、西魏等政權。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之后鮮卑人普遍被漢化。

當鮮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王朝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時由鮮卑人分化出的柔然人則與北魏拓跋氏多次交戰。原本為柔然鍛打鐵器的附屬民族突厥趁柔然在與北魏的戰爭中被大幅削弱的機會征服柔然,在此之后柔然后裔逐漸分化成為南、北兩支。南支逃到遼河上游,成為契丹人的祖先之一;北支逃到雅布洛諾夫山脈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的地區,成為室韋人的祖先之一。

6世紀以后室韋人分化為南室韋、北室韋、缽室韋、深末恒室韋、大室韋等5部,各部之下又分為若干分支。在我國唐代的典籍中曾有這樣的記載:在客魯連河下游以及興安嶺之北的室韋人中有一個叫做蒙兀的部落。公元840年黠戛斯人南下,從而迫使回鶻人西遷。室韋人乘機成批遷入原本突厥語游牧部落聚居的漠北草原,從而使這一地區逐漸蒙古化,此后人們就管這片草原叫蒙古草原。

不過這時的蒙古和之前生活在這片草原的匈奴、突厥一樣是指的操同一語系的部族聯盟,而不是一個統一的民族。13-14世紀的波斯史學家拉施特在他編撰的《史集》中解釋說:蒙古一詞也用于和蒙古人類似的其他民族。由于他們的強大,這些地區的其他部落也漸以他們的名稱著稱。11~12世紀在今天的蒙古草原上蒙古、塔塔兒、蔑兒乞、克烈、乃蠻五雄并立,還有其他一些相對小些的部落分布在這片草原。

成吉思汗統一草原諸部后塔塔兒、蔑兒乞、克列、乃蠻諸部也逐漸被冠以蒙古之名。蒙古之名就此被用來指代這片草原上所有游牧部落,由此逐漸形成了今天的蒙古民族。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達等將領北伐,元順帝帶著殘部逃回漠北草原,結束了蒙古人在中原的統治。這時蒙古人還沿用著“元”國號并準備反攻中原,然而脆弱的草原游牧經濟根本無法支撐起忽必烈模仿中原漢制構建的大一統帝國。

公元1388年明將藍玉在捕魚兒海(今貝加爾湖)戰勝北元殘部。戰后身為成吉思汗直系后裔的黃金家族在蒙古諸部中的威信大為掃地。蒙古草原很快就重新回到了成吉思汗統一之前諸部林立的狀態。蒙古諸部逐漸演化為兩大部落聯盟:位于草原西部的和碩特、綽羅斯、杜爾伯特、土爾扈特諸部所形成的聯盟被稱為瓦剌;位于草原東部的察哈爾、土默特、科爾沁、鄂爾多斯諸部所形成的聯盟則被明朝稱為韃靼。

這兩大部盟中韃靼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嫡系后裔,在退回草原之初他們甚至沿襲了“元”這一國號(北元);瓦剌則起源于葉尼塞河上游地區,在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時將他們稱為“林木中人”,成吉思汗以及日后的蒙古大汗通過聯姻來籠絡他們。由此可見瓦剌并非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嫡系后裔,實際上屬于被蒙古征服后所同化的部族。到了明末清初中原的典籍中開始稱瓦剌為衛拉特。

衛拉特主要由杜爾伯特部、 準噶爾部 、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四大部落以及輝特小部落共同構成。1481年東蒙古女強人滿都海夫人率軍親征在蒙古西部的塔斯博爾圖大敗衛拉特四部。1496年—1510年東蒙古的達延汗又多次攻擊衛拉特四部,將衛拉特四部的勢力從漠南西部驅逐出去。16世紀末衛拉特四部同時遭遇漠南蒙古的土默特、鄂爾多斯等部與來自西方的哈薩克人的攻擊。

到了17世紀初衛拉特四部領地被壓縮到了額爾齊斯河、鄂畢河中上游和葉尼塞河上游地區。大約相當于明清易代之時在衛拉特四部之中的準噶爾部誕生了一位雄主——巴圖爾琿臺吉:1638年巴圖爾琿臺吉在博克塞里(今博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建成自己的城;1640年制定了《喀爾喀—衛拉特法典》;1648年巴圖爾琿臺吉授命喇嘛咱雅班第達將過去的蒙文改造而制定成“托沁”文字,作為準噶爾的統一文字。

在此之前衛拉特四部中的土爾扈特部在東蒙古部落的持續打擊之下損失慘重,而巴圖爾琿臺吉的崛起則帶來了更大的威脅。盡管巴圖爾琿臺吉的準噶爾部與土爾扈特部同屬衛拉特聯盟,但準噶爾是以統一衛拉特諸部為奮斗目標的,這就意味著準噶爾與包括土爾扈特在內的衛拉特其他三部之間的矛盾遲早會爆發。蒙古人本就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不斷尋找新的適宜放牧的地區本就是他們的生活常態。

當土爾扈特部感覺到準噶爾部日漸崛起所帶來的威脅之后就在在公元1628年左右和一部分杜爾伯特、和碩特牧民5萬帳西遷到伏爾加河下游。土爾扈特人以及跟隨他們的一部分杜爾伯特與和碩特牧民離開了位于今天新疆塔爾巴哈臺的故土,越過哈薩克草原,渡過烏拉爾河,一路輾轉來到伏爾加河下游的里海之濱。其實這并不是一次突發事件:至少在十年之前土爾扈特部首領和鄂爾勒克就已派人前往伏爾加河下游實地考察。

當時這里是一片一望無垠的大草原,而沙俄的實力尚未滲透擴張到這里,的確是適宜土爾扈特人放牧的寶地。多年后率領土爾扈特人東歸故土的渥巴錫可汗是這樣解釋自己祖先西遷伏爾加河的原因的“我阿玉奇汗之曾祖和鄂爾勒克原棲牧于伊犁以遠額什爾努拉等處。在巴圖琿臺吉之時我四衛拉特內部不甚和睦,且因我所居之牧地不能容之。對此和鄂爾勒克遂攜其子弟書庫爾岱青、諾雅特等前往俄羅斯之額濟勒地方棲牧”。

根據這一說法而言:土爾扈特人西遷的目的一則是為了避免衛拉特四部的內部糾紛,這極有可能與當時準噶爾部的強勢崛起有關;二則是因為隨著人口繁衍已使故地的生活環境無法容納,因此有必要尋找新的游牧之地。西遷后的土爾扈特人建牙帳于阿岡赫巴河畔,“置鄂托克,設宰桑”,“放牧牲畜,逐水草圍獵之利”,由此在伏爾加河下游形成了 土爾扈特汗國 。

此后土爾扈特人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大約140年左右,在此期間沙皇俄國的勢力擴張到這一地區,土爾扈特人不得不通過作為沙俄對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盟友以維持汗國的存在。在這一時期土爾扈特人也保持著與清政府的關系:康熙五十一年(1712)康熙皇帝派出的圖理琛使團途經西伯利亞,兩年后抵達伏爾加河下游訪察了土爾扈特部。乾隆二十一年(1756)土爾扈特汗敦羅布喇什遣使假道俄羅斯向乾隆帝呈獻貢品。

到了18世紀60年代來自沙皇俄國的巨大壓力使土爾扈特人感覺再也無法在伏爾加河流域生活下去了。沙俄的勢力已滲透到土爾扈特汗國內部:他們開始干預土爾扈特汗王的繼承人選問題,他們要求土爾扈特貴族必須向彼得堡派出質子。與此同時沙皇政府縱容哥薩克移民向東擴展,這實際上對土爾扈特人的游牧地造成了沖擊。沙皇政府甚至試圖干預土爾扈特人的宗教信仰。

沙皇彼得一世曾親自發出諭旨:要求土爾扈特人改說俄語、改奉東正教。沙皇俄國出于獲得黑海出海口的目的而與土耳其進行了長達兩百年左右的戰爭,在戰爭過程中沙皇政府向土爾扈特部族大肆征兵,一時間整個土爾扈特部族的青壯年數目銳減,許多人都作為沙俄對外擴張的犧牲品喪生在土耳其和北歐的戰場上。沙俄還挑動信仰伊斯蘭教的巴什基爾人等部族與土爾扈特人的關系。

土爾扈特人和被沙俄征服的由蒙古金帳汗國分化出來的喀山、阿斯特拉罕、失必兒等部族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土爾扈特從未被沙俄征服過,而是作為沙皇俄國對抗土耳其的盟友存在,盡管在這一同盟關系中沙俄居于強勢的主導地位,但雙方地位至少在形式上還是平等的,然而隨著沙俄的國力不斷增強之后已公然將土爾扈特視為自己的藩屬了,而這是任何一個有民族自尊情結的民族都無法忍受的。

1767年土爾扈特汗王渥巴錫召開了一次秘密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土爾扈特貴族們做出一致決定:東歸故土。土爾扈特人畢竟在伏爾加河流域生活了將近一個半世紀,這里的草原曾留下過他們祖先奮斗的血淚和汗水,一時間說要放棄也未嘗不會感到可惜。三年后沙俄的壓迫變本加厲,而土爾扈特人也感覺越發難以忍受,于是渥巴錫再次召開秘密會會議。

每個參會的土爾扈特人都莊嚴宣誓:脫離沙皇俄國,回到太陽升起的地方去。1771年1月4日渥巴錫召集全體戰士進行動員,然而這時土爾扈特人決定東歸的消息卻泄露了。渥巴錫不得不提前行動,不巧的是這年是暖冬,伏爾加河遲遲不結冰,位于伏爾加河左岸的一萬余戶衛拉特人無法過河,渥巴錫只得率領伏爾加河右岸的三萬三千多戶土爾扈特人離開了他們寄居將近一個半世紀的異鄉,踏上了重返太陽升起的故土之路。

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中描寫了渥巴錫是如何率領土爾扈特人歷經千辛萬苦東歸故土的經歷,也描寫了土爾扈特人歸國后乾隆皇帝對他們的接待和安置。土爾扈特人東歸不僅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壯舉,在國際上也被譽為18世紀最偉大的長征。英國作家德昆賽曾說過:“從有歷史記錄以來沒任何一樁偉大的事業能像上個世紀后半期一個主要的韃靼民族跨越亞洲無垠的草原東返祖國那樣轟動于世界和激動人心的了”。

這么長一句話居然沒一個標點符號是因為當初德昆賽時原本就沒停頓過:當時他用一口氣說完了整句話,由此可見其洶涌澎湃的內心。土爾扈特人的豪邁壯舉即使在外國人心中尚且掀起如此波瀾,然而大家的著眼點都聚焦在了跟隨渥巴錫東歸的土爾扈特人身上。那么當初伏爾加河左岸那一萬余戶未能東歸的衛拉特人后來又經歷了什么呢?這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中并未提到,不過我們可以從俄國方面的記載中得到答案。

1771年10月19日俄國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下令取消土爾扈特汗國,成立了卡爾梅克(意為“留下來”)管理處。從此留在伏爾加河流域的衛拉特蒙古人就被稱為卡爾梅克人。在此之前土爾扈特人實際上有自己的國家,盡管他們的國家受到沙俄的高度控制。在大部分土爾扈特人東歸后沙俄把留在當地的卡爾梅克人劃歸阿斯特拉罕省管轄,選派了大批俄國警官去卡爾梅克部維持治安。

1772年阿斯特拉罕卡爾梅克管理處又下設了札爾固法庭,由卡爾梅克人中的綽羅斯、和碩特部、杜爾伯特這3個部落推選3名代表組成,按古代的卡爾梅克人法典和法規審理,法庭裁決由省長批準。女皇把把鼓動群眾回歸的3大部落領袖:杜爾伯特的臺吉策伯克烏巴什、和碩特的臺吉楊德克、綽羅斯的臺吉阿沙爾瑚召到彼得堡用各種宴請規勸并耐心說服他們。

然而這3位臺吉軟禁威脅不了,好言利誘哄騙不了。1774年4月俄國政府的官員將楊德克和阿沙爾瑚在一次聚會上毒死了,策伯克烏巴什僥幸逃脫。卡爾梅克人中鼓動東歸的活動就此鎮壓下去了。1774年普加喬夫領導的農奴起義蔓延到卡爾梅克人的駐地。這年8月15日俄軍首領阿·敦杜科夫公爵讓卡爾梅克領主車臣多爾濟率軍鎮壓普加喬夫起義。誰知卡爾梅克人卻和起義軍聯合起來進攻俄軍。

沙俄政府鎮壓起義后向卡爾梅克首領追問和普加喬夫共同進攻俄軍的原因,卡爾梅克首領則堅持聲稱是在被叛軍裹挾的狀態下不得已而為之。1786年阿斯特拉罕總督波焦金下令撤消了阿斯特拉罕的卡爾梅克法庭札爾固和卡爾梅克管理處,卡爾梅克人的訴訟案件轉交縣級法庭處理。同時在阿斯特拉罕設立了卡爾梅克軍需處:由一名俄國政府官員任主要負責人,還有3名卡爾梅克領導和3名宰桑為辦事員負責征收賦稅和征兵。

后來軍需處在卡爾梅克人的強烈反對下被撤消。1788年又成立了卡爾梅克辦事處并搬到阿斯特拉罕。這個機構還是遭到卡爾梅克人的普遍不滿,于是沙皇政府又在1797年撤消了卡爾梅克辦事處而成立卡爾梅克公署。1801年10月26日俄國任命杜爾伯特首領丘切伊·通杜托夫為卡爾梅克公署的總督,賜給他旗子、馬刀、鎧甲、貂皮大衣和帽子。 同時又任命索賓為卡爾梅克人首席喇嘛,恢復了卡爾梅克法庭札爾固。

沙皇俄國被譽為“各民族的監獄”:俄國政府直接插手札爾固的審判工作并規定用俄國的法律進行審判,俄國警察在卡爾梅克人駐地隨意捉拿拘捕人。在拿破侖戰爭、克里米亞戰爭和多次俄土戰爭中俄國都從卡爾梅克人中強征壯丁送到前線充當炮灰。1917年十月革命后參加了蘇俄紅軍的卡爾梅克人組建了卡爾梅克騎兵團(蒙古騎兵團)。在1918年7月—1919年2月的察里津戰役中卡爾梅克騎兵團表現突出。

1920年卡爾梅克自治州成立,1935年自治州升級為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在20世紀20-30年代卡爾梅克已成為蘇聯重要的牲畜供應基地,包括卡爾梅克人在內的大約10萬名蒙古人在蘇聯紅軍中服役。蘇德戰爭爆發后卡爾梅克人參加過基輔戰役、莫斯科戰役等著名戰役,最終一直打到柏林,整個戰爭期間卡爾梅克人付出了約2萬人死亡的代價。然而在戰爭期間有一部分被德軍俘虜的卡爾梅克人被強迫為德軍作戰。

戰后這部分卡爾梅克人擔心受到蘇聯政府的迫害,所以基本都選擇移居美、英等國。如今這部分卡爾梅克人主要居住在洛杉磯、舊金山、華盛頓特區、紐約和芝加哥等地。然而這卻使卡爾梅克人群體背負上了叛國的污名。戰后蘇聯政府一度對所有卡爾梅克人不分青紅皂白進行懲罰: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被取消,卡爾梅克人被強制遷徙到中亞和西伯利亞等地。

1957年后蘇聯政府對戰后的過激措施進行了反思:卡爾梅克共和國被恢復,被強制遷徙的卡爾梅克人被允許回歸故土。蘇聯解體后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隸屬于俄羅斯南部聯邦管區,面積約為7.6萬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的人口統計數據為275413。卡爾梅克共和國的人口中信奉藏傳佛教的卡爾梅克人約占53.3%,俄羅斯人占33.5%。這也是歐洲唯一信奉佛教的地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我們只知土爾扈特東歸的壯烈,卻不知留在俄國的部眾的辛酸
渥巴錫如果不帶領土爾扈特東歸,他們的命運會怎樣?有何依據?
歸途路漫漫,土爾扈特人的東歸血淚史
蒙古王公鬧內訌竟白送俄國一大部族,女沙皇為何非要冒充佛爺轉世
卡爾梅克:歐洲唯一佛教國,蒙古人跨越數千里的艱難遷徙路
那些游走在世界各地的“卡爾梅克”蒙古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木县| 长治市| 武川县| 法库县| 古丈县| 民权县| 博湖县| 长宁县| 出国| 象州县| 无锡市| 屏山县| 安化县| 高碑店市| 桓台县| 天全县| 淳化县| 星座| 铜山县| 连城县| 武清区| 永平县| 水富县| 固原市| 长治市| 赤城县| 定陶县| 安远县| 厦门市| 福建省| 二手房| 汕尾市| 舞阳县| 枣庄市| 宜兰县| 青铜峡市| 确山县| 东城区| 尼木县| 娄底市| 岢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