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宋佳娣《小樓聽雨聽新舊 云海乘風乘古今》指導教師:邵彩虹
小樓聽雨聽新舊 云海乘風乘古今
對話古詩詞
工農小學五年級 宋佳娣
古詩詞屹立在中華,綿延不斷;古詩詞是華夏五千年的象征,是連綿清廉不斷的風骨。中國詩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國詞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華詩詞源自民間,其實是一種草根文學。在21世紀的中國,詩詞仍然深受普通大眾青睞。從《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國家寶藏》,再到故宮,一改過去的“嚴肅臉”,變得“萌萌噠”,甲骨文表情包變為斗圖“新寵”,近年來,優秀傳統文化紛紛走出“故紙堆”,以時尚為趣的形象“飛入尋常百家姓”,給人們帶來了豐富的文化大餐。文化如遼遠的江河,包容著一切,既有張若虛的“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美好幽深,又有李白的“起舞弄清影”的飄渺浪漫,那篇篇詩詞,字字珠璣,詩人惜字如金,落筆生花,留給世人的是一片芳華。文華從那翻滾激蕩的黃河開始,便扎植于我們的心田,鐫刻于基因。那寓意,吉祥的“中國結”;元宵節的“燈謎”。那雄偉的華夏庭院,無一不是珍貴的傳統元素。而偉大的中華民族也正是因為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愈發絢爛。一個民族的文化遺產,承載著這個民族的認同和自豪感;一個國家的文化遺產,代表著這個國家歷史悠久文化的“想”與“魂”。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就是守護民族和國家過去的輝煌,今天的姿源,未來的希望。今天的中國,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文化五千年的歷史沉淀,也離不開歷史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梢哉f,弘揚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和國家發展的需要,也是國際社會文明對話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文化無墻,永遠不能畫地為牢。今天,我們要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就要以更博大的胸懷,積極廣泛地融合新思想,在古老的文化底蘊里開出明媚的花。文化創新這條道路上,雖有艱難坎坷,荊棘遍布,但我們將會一往無前,越過山丘,讓中華文化之火長燃不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