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
定南第二小學四年級 黃語涵
一年中有許許多多的節日,這些節日都很有意義。最近我們又過了一個有趣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里最有趣的就是包粽子和賽龍舟這兩件事了。端午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這是我們家鄉的一個傳統習俗。包粽子需要很多材料,有:餡料、糯米、棕葉,過程也很復雜,需要食材混合、包粽子、煮粽子。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買好了棕葉、糯米和餡料。端午節那天我也跟著奶奶學包粽子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塊,只見奶奶先拿起兩片棕葉,再把棕葉重疊在一起折成一個尖角,接著把糯米和餡料往里放滿,用手壓實,再把棕葉三折兩疊,最后拿起繩子一綁,一個有棱有角的粽子便展現在我們面前。我不禁贊嘆不已,躍躍欲試,就纏著奶奶教我包粽子。奶奶耐心地教我疊棕葉,折棱角。我照著奶奶的樣子試了好幾次,可我包出的粽子不是沒綁穩露餡了,就是太小了,簡直就像只丑小鴨。可奶奶卻夸贊道:"我家涵涵真了不起!無論學什么,一學就會。”聽到奶奶的夸獎,我心里比吃了蜜還甜。不一會兒,我們包了幾十個粽子。奶奶把粽子拿到廚房去煮,半小時后,屋子里彌漫著粽子的香氣,真誘人呀!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關于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最初起源于戰國時代。
端午節,起源于中國,由上古時代的吳越先民以扒龍舟形式舉行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端午習俗內容豐富多彩,這些節俗圍繞著祈福消滅展開,寄托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愿望。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節日在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于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相傳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因苦勸楚王無果,憂憤投江自盡。楚國百姓懷念這位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將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魚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體。后市延續為傳統,漸漸演化為端午節。
端午節我們家鄉沒有賽龍舟活動,但在電視上看其他地方賽龍舟也別有一番風味。只見岸邊圍滿了觀眾,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上,數支整齊的龍舟隊伍,他們穿著鮮艷的衣裳隨風飄揚,個個精神抖擻、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隊齊心協力,奮力爭先。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這一刻,我也特別激動,也情不自禁地跟著歡呼起來。
今年我過了一個有趣又難忘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