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畫馬
佳木斯光復小學五年級 劉博凡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力可橫行。這首《房兵曹胡馬詩》讓我想起了徐悲鴻的《奔馬圖》,這張畫是徐悲鴻在1941年秋季第二次長沙會議中,徐悲鴻聽聞國難當頭,心急如焚,連夜畫出《奔馬圖》。
這張畫中的馬剛健而不失婀娜;遒勁而不失婉轉。馬的眼睛炯炯有神,注視著前方;馬的鼻孔很大,好像正在喘著粗氣;馬的耳朵豎立著,像是在時刻偵查敵人的動靜;馬的鬃毛飄揚著,像是心中燃燒著怒火;馬的四蹄騰空,像是在奮力的奔跑。使人感受到了力量,也激勵人前進。它們就像一匹匹戰馬,代表著當時中華民族不服輸的精神,這六匹馬也代表著徐悲鴻的愛國情懷!徐悲鴻大師畫的這張畫,寥寥幾筆就把這六匹馬勾勒出來,雖然中國畫的色彩并不豐富,但是徐悲鴻還是在黑白之中找到了這六匹馬的神情及動作神態,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畫家的實力呀!
徐悲鴻的《奔馬圖》讓我感受到了力量,激勵我努力學習,為國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