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龍鬧元宵
德清武康英溪小學(xué)605班 劉桂心瑜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是吉祥的化身。因此漢民族民間每逢春節(jié)、元宵節(jié)以及各種燈會、廟會有舞龍燈的活動。在我的家鄉(xiāng)德清縣乾元鎮(zhèn),就有一個據(jù)說從宋代傳承至今的習(xí)俗,就是每年元宵的“舞龍燈”活動。新千年開始,舞龍燈就成為了“浙北乾龍燈會”的主要活動內(nèi)容。
今年的燈會開幕式于2月9日下午在乾元人民廣場舉行。雖然我們提前到達了場地,但臺下已經(jīng)人山人海,幾乎沒有立錐之地了。鑼鼓聲中開幕式開始了,首先由主持人介紹,今年由原來的12支舞龍隊伍增加到了13支,那12支舞龍隊伍都來自乾元各村,他們傳承至今都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這新增的一支隊伍十分特殊,是由小學(xué)生組成的“小龍”隊,他們年齡雖小卻不怯場,十分的精神。舞龍隊舉著的龍各有稱號,有桑葉龍、黃龍、老龍、乾龍等,各有吉祥的寓意。
一番開幕式的文藝表演后,期待已久的舞龍表演開始了。13支隊伍接連從廣場出發(fā),沿著環(huán)城路開始巡游。終于可以近距離的看到這些龍了,每條足有20米長吧,分別由16至19人舞動。這些巨龍色彩斑斕,有綠色、黃色、紅色,還有紫色。大大的龍頭,圓溜溜的龍眼,亮閃閃的鱗片,還有鋒利的龍爪,頭上的龍角就像是梅花鹿的鹿角,外觀精致,栩栩如生,把祥龍的瀟灑、霸氣、威風(fēng)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
我和爸爸隨著人流走到了十字路口等待著祥龍一條條舞過來。“咚咚咚鏘鏘鏘”的鼓聲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快看,又一條龍燈過來了!”不知是誰欣喜地歡叫了一聲。我抬頭望去,果然又一支龐大的隊伍慢慢向我們走來。在隊伍前方,人們敲打著鑼鼓,渲染了歡樂的氣氛。舞龍者一個個雙手高舉龍燈,左搖右擺,輾轉(zhuǎn)騰挪,變幻莫測。
那條龍仿佛立刻被賦予了生命,時而在空中盤旋,時而繞著地面飛舞 ,用身體繞起了圈子。忽左忽右的,真有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氣勢,煞是威風(fēng)。“二龍戲珠”、“雙龍出水”、“火龍騰飛”、“蟠龍鬧海”等動作都讓祥龍顯得生氣勃勃, 霸氣威風(fēng),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熱烈的掌聲不絕于耳,叫好聲此起彼伏,匯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關(guān)于乾龍燈會,還有一個傳說呢: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經(jīng)乾元境內(nèi),聽到人聲鼎沸、鑼鼓喧天,便登岸觀望,只見幾條彩龍上下飛舞,眾百姓呼聲連連,掌聲雷動。得知百姓正歡度元宵佳節(jié),龍顏大悅,立即上前提起御筆,欽點“乾龍燈會”四字。從此,“乾龍燈會”這一民俗佳節(jié)一直在民間流傳下來。
祥龍伴隨鼓聲遠,留下吉祥在人心。希望這個習(xí)俗能代代相傳,也祝愿我們家鄉(xiāng),我們祖國像龍一樣騰飛直上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