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燈虛窗時滴漏。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叫淚灑窗紗濕。
我國古建筑中的窗,或瀟灑疏朗,或玲瓏秀巧,抑或透漏幽邃,被視為建筑實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種類主要有檻窗、支摘窗、漏窗等。其文化內涵是由紋飾與圖案表現的,也體現了房屋主人迥異的審美情趣、身份地位和財富象征。
恭王府作為中國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都有哪些種類的窗戶呢?讓小福帶你一探究竟吧!
檻窗
檻窗,俗稱隔扇窗,是明清建筑門窗的主要形式,設置在檻墻上,窗扇上下有轉軸,可以向里開關。檻窗常與隔扇門保持統一形式,使得建筑外立面更為協調、統一、規整。
恭王府銀安殿·檻窗
支摘窗
支摘窗,窗分為上下兩層(或三層),上層做成可支起放下的窗,而下層則做成直立式,拔掉木插銷可將窗摘下。窗內也有一層,上下均固定,但上部可依天氣變化用紗、用紙糊飾,下部安裝玻璃,以利于室內采光。
恭王府后罩樓·支摘窗
漏窗
漏窗,又稱透花窗,中間有石刻,捏塑,或青磚、瓦片,竹木等堆砌的造型,是傳統建筑中窗戶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古典園林中不可缺少的景觀。漏窗一般用于封閉的小視距的空間,可以免除小空間的閉塞感,增加空間層次,做到小中見大。
恭王府錫晉齋天香庭院·漏窗
什錦窗
什錦窗,是漏窗的一種,造型精美、樣式豐富,所以得名“什錦”。什錦窗用于四合院的游廊及宅院中,其外廓有圓、方、多邊、銀錠、扇面、器物、果蔬形。
恭王府后罩樓·什錦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