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醫針灸穴位歌訣大全。
長按圖中二維碼,關注“張氏杏林堂”,每天為您分享精彩中醫文章和知識。
第一章:針灸腧穴歌
1. 四總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內關,小腹三陰謀;
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溝。
2. 十六郄穴歌
郗義即孔隙,本屬氣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腸溫溜別;
胃經是梁丘,脾屬地機穴。
心則取陰郗,小腸養老列;
膀胱金門守,腎向水泉施。
心包郄門刺,三焦會宗持;
膽郗在外丘,肝經中都是。
陽蹺跗陽走,陰蹺交信期;
陽維陽交穴,陰維筑賓知。
3. 下合穴歌
胃經下合三里鄉,上下巨虛大小腸。
膀胱當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屬委陽。
膽經之合陽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4. 經穴個數
手太陰肺個十一,
大腸二十脾二一,
胃經四五腎二七,
三焦二三膽二四。
小腸一九膀六七,
心包與心個數九,
任二十四督二八。
5. 十五絡穴歌
列缺偏歷肺大腸,通里支正心小腸;
心包內關三焦外,公孫豐隆脾胃詳。
膽絡光明肝蠡溝,大鐘絡腎膀飛揚。
脾之大絡名大包,任絡尾翳督長強。
6. 十二背俞穴歌
胸三肺俞厥陰四,心五肝九十膽俞;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腎。
十六大腸小十七,膀胱俞與十九平。
7. 八脈交會穴
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
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
后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蹺絡亦通;
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蹺照海膈喉嚨。
8. 十二原穴歌
肺淵包陵心神門,大腸合谷焦陽池;
小腸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陰三原太。
胃原沖陽膽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尋。
9. 十二募穴歌
天樞大腸肺中府,關元小腸巨闕心;
中極膀胱京門腎,膽日月肝期門尋。
脾募章門胃中脘,氣化三焦石門針;
心包募穴何處取?胸中膻中覓淺深。
10. 八會穴歌
腑會中脘臟章門,髓會絕骨筋陽陵;
血會膈腧骨大杼,脈太淵氣膻中尋。
11. 六十六穴歌
少商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連;
商陽二三間合谷,陽溪曲池大腸牽。
厲兌內庭陷谷胃,沖陽解溪三里連;
隱白大都足太陰,太白商丘并陰陵。
少沖少府屬于心,神門靈道少海尋;
少澤前谷后溪腕,陽谷小海小腸經。
至陰通谷束京骨,昆侖委中膀胱焉;
涌泉然谷與太溪,復溜陰谷腎經傳。
中沖勞宮心包絡,大陵間使曲澤連;
關沖液門中渚焦,陽池支溝天井言。
竅陰俠溪臨泣膽,丘墟陽輔陽陵泉;
大敦行間太沖看,中封曲泉屬于肝。
第二章:中醫針灸穴位速記歌訣
1. 頭面頸項部病癥
面口針合谷,眩暈配太沖;風池清頭目,顳痛太陽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額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關面頰癥,下關與翳風;口眼歪斜疾,頰車地倉從。
陽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勞宮。
落枕成斜頸,外關或懸鐘;急性項背強,均可取人中。
耳聾取耳穴,耳門透聽宮;中渚外關配,啞門與翳風。
廉泉主喉舌,治啞先治聾;新穴供選用,聽會及聾中。
2. 胸腹部病癥
心胸內關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樞治臍周。
下腹三陰交,關元氣海由;中極陰陵伍,能導尿潴留。
泌尿生殖癥,上穴一般優;脅痛刺夾脊,陽陵與支溝。
腹痛背俞穴,夾脊相應投;若遇闌尾炎,闌尾穴針留。
3. 腰背四肢部病癥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門;
夾脊按部取,腰穴適當深。
下腰大腸俞,上腰腎俞存;
胸背須謹慎,脅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
下肢陽陵泉,環跳絕骨捫。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針。
注:阿是穴哪里疼痛哪里是
4. 其他病癥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熱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壓,退熱亦可兼;瘧疾取大椎,至陽間使連。
三里調腸胃,內關利胸間;寧心止嘔吐,并可治失眠。
神門三陰交,安神療效傳;啞門治癔病,人中內關捻。
癲癇長強穴,百會大椎延;風池及太沖,頭昏眩暈旋。
喘發定喘穴,胸悶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豐隆。
肝炎肝膽俞,至陽及太沖;陽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樞足三里,止瀉有奇功;脫肛承山穴,長強百會中。
腕痛太溪肘陰陵,
肘勞對側沖陽瀉,
落枕頸強刺后溪,
肩刺條口中渚頸,
肩凝陽明刺合谷,
肩凝少陽刺外關,
肩凝太陽刺后溪,
凝重肩髃透極泉,
背痛內環腰印上,
督脈腰痛后溪動,
太陽腰痛傳委中。
手麻后溪透勞宮。
顳頜關節手三里,
髖求合谷共大陵。
脅痛丘墟膝曲池,
踝痛合谷瀉無蹤。
前頭痛針中脘穴,
陽明頭火瀉內庭。
后頭至陰與昆侖,
偏頭太沖共外關。
胃痛梁邱足三里,
急腹三里腎精靈。
膽石膽囊陽陵泉,
腎石合谷配太沖,
上牙下關下合谷,
咽痛廉泉目光明。
臀針奇穴向腋窩,
痛經十七椎下刺,
口瘡玉枕不留情。
乳痛肩井合天宗,
痔瘡支溝與長強。
休厥失語刺人中。
咽喉腫痛二商血,
心胸內關加膻中。
取穴一般健側刺,
疾重雙痛雙穴攻。
腰背承山求,肚腹公孫留,
頭頂尋風池,面口地倉收。
咳喘取二定,夜啼二柱謀,
小腹三陰交,轉胎至陰灸。
二溝通便秘,隱白停崩漏,
鼻衄當泉止,心胃內關疏。
腿痛刺重海,目疾透攢竹,
大椎解癇熱,少商利咽喉。
阿是蠲酸痛,人中善急救,
眩暈絕骨覓,失眠安神搜。
疳積四縫妙,補虛關元優,
心疾針通里,肝腎調蠡溝。
遺尿縮泉求,胃痛二脘留,
腸癰尋闌尾,尿頻二溪收。
本人參與兄長張勝兵編輯之《張勝兵解讀溫病條辨》,《攻癌救命錄》《醫門推敲》系列書。京東,淘寶均有售。
百會頭頂凹中懸,
上星入發一寸權。
印堂兩眉中間取,
太陽眥角一寸許。
委中國窩紋中屈,
承山人字紋中戲。
梁丘膝上二寸去,
血海膝上二寸齊。
膝眼膝下兩陷中,
昆侖外踝跟腱引。
膝下三寸足三里,
隱白大趾依甲系。
外踝三寸懸中找,
內踝三寸三陰溝。
華佗夾脊外五分,
十有七穴各自取。
十宣十指尖端找,
腎經涌泉足心翹。
風池耳后發際內,
腎俞二三腰椎照。
曲池肘紋肱外招,
扭傷曲池下外導。
合谷第二掌骨中,
內關掌后二寸繞。
腰痛委中求,
頭面合谷收。
踝痛找懸鐘,
腹痛三里留。
急救掐人中,
疲勞華佗留。
張利兵簡介:
張利兵,男,祖籍湖北漢川,出生于中醫世家,畢業于湖北中醫藥大學。自幼受到中醫啟蒙,兄長張勝兵是著名的中醫學家、國醫大師李今庸教授的關門弟子。多年來在家傳中醫的影響下,國醫大師的熏陶下,更得到兄長張勝兵的悉心指導,用純中醫和針灸的方法從醫十多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本人2019年受邀參加2019“中俄一帶一路”國際中醫藥發展論壇演講,并為特約嘉賓,演講論文收錄于其會議論文中。《醫門推敲》《張勝兵解讀溫病條辨》《攻癌救命錄》系列書籍編委,對不孕不育癥、男科等各類慢性疾病及各腫瘤疾病總結多年經驗,得到廣大病人的認可。坐診位置于武漢市東西湖區張勝兵中醫科診所。接診范圍: 各種腫瘤癌癥,不育不孕、結石,風濕,類風濕等各種疑難雜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