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總人口達到350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600萬人。
它以濟南為發展核心,將加快推進一體化和同城化,優先推進濟淄泰萊一體化建設。并推動濟陽撤縣設區,有序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再看青島都市圈。
青島都市圈由青島、濰坊2市和煙臺市萊陽市、海陽市構成。
2020年總人口達到200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達到1400萬人;
2030年總人口達到230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達到1800萬人。
濟南都市圈比青島都市圈,遠期規劃總人口,多了1200萬人。
未來,青島都市圈將成為一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都市圈,成為東北亞地區國家合作樞紐之一,中國海洋產業創新基地,全省發展核心引擎。
經過十多年不懈努力,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得到廣泛認同。但與國內外發達城市群相比,在整體發展水平、作用發揮等方面還有差距,存在核心城市競爭力不夠強、城市間協作機制不夠健全、快速交通體系不夠完善等問題。”2月14日,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廳長王玉志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次的規劃,就是要推動山東半島城市群主動轉型、率先轉型。”
按照規劃,山東半島城市群將立足現有基礎和發展潛力,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并強化與京津冀和長三角城市群多通道聯系,建設成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黃河流域龍頭城市群、我國北方重要開放門戶,以及成為京津冀和長三角重點聯動區等。
“目前山東半島城市群已經形成了以濟南、青島為核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較為協調的城鎮體系,空間格局出'雙核引領、群峰并起’的發展特征,濟南、青島都市圈開始加快發育。”
在省內交通網絡建設上,青島的地位被“突出”。但由于與韓國天然的地理位置優勢,煙威與韓國的交通優勢被強化。
規劃提出,要以濟南、青島為核心,構建“三橫五縱”的高速鐵路主骨架,形成覆蓋50萬人以上城市的高速鐵路網,實現城市群3交通圈,都市區內節點縣市1交通圈,設區市中心城區與周邊縣市1通勤圈。
“在定位上,濟南將建設成為連接南北、輻射東西、多種交通運輸方式交會的性綜合交通樞紐。”王玉志表示,“青島要提升青島港通過能力,建設成為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和多式聯運結合的性綜合交通樞紐。”
《規劃》還提出要鼓勵100萬人以上城市建設地鐵或輕軌線路,其中要推進濟南、青島地鐵和輕軌建設,啟動煙臺、濰坊、淄博、臨沂、濟寧、威海、日照等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使城市軌道交通總運營里程數達到1500公里以上。
此前已被多次討論的渤海海峽跨海通道、中韓跨國海上火車輪渡項目、中韓海底隧道三條對外跨海通道建設項目,在《山東省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年—2030年)》中被著重提及,該規劃提出要加快這三條跨海通道的前期論證工作并盡快啟動項目建設。
支持濟南青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王玉志表示,到2020年,半島城市群總人口達到1.03億以上,城鎮人口6700萬。濟南、青島邁入特大城市行列,臨沂、煙臺、淄博、濟寧、濰坊進一步壯大規模,棗莊、威海、德州等8個城市發展成為大城市。
強化縣城發展,形成15個左右城區人口超過50萬的中等城市,35個左右城區人口20萬-50萬的城市,30個左右城區人口20萬以下的城市。培育10個左右新生小城市,創建100個左右特色小鎮。到2030年,城市群總人口達到1.06億左右,城鎮人口8000萬左右。
此次規劃,明確提出,支持濟南、青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根據《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山東半島城市群全面對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做優做強濟南都市圈和青島都市圈,支持濟南、青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引導煙威、東濱、濟棗菏、臨日都市區有序發展,積極培育新生中小城市;提升重要軸帶要素集聚水平,增強網絡節點支撐能力,構建“兩圈四區、網絡發展”總體格局。
據了解,這份規劃明確了濟南和青島的“雙核”地位,計劃2030年濟青都要邁入特大城市行列。
青島都市圈的定位為:重點發展藍色經濟,協同濰坊等城市一體發展,建設陸海統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都市圈。
而濟南已提出“舉全省之力實施'省會戰略’”的政策建議,呼吁全省在政策、規劃、土地等方面給予濟南更多支持。應當全力支持把高端要素向濟南集聚,在規劃編制、政策實施、改革試點、資金扶持等方面給予傾斜,把大項目、好項目多放在濟南;全力支持濟南加快城市基礎設施,特別是重大交通設施建設;全力支持濟南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補齊發展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