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發展改革委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本次補貼政策主要有以下看點:
1、將安全放在了第一位,技術指標上限不做調整,防止企業盲目追求能量密度
解讀:這是補貼方向上的調整,即從引導企業追求高能量密度、高續航,轉換為不對行業技術方向進行干擾。
之前補貼的政策導向主要是將企業向高能量密度、高續航方向引導,但由于發生了電池自燃等事故,整個行業也進行了反思,反映到補貼政策思路也發生了變化:不再干涉技術方向,技術指標上限不做調整(乘用車160wh/kg)。該政策對磷酸鐵鋰技術路線較為利好。
2、加大退坡力度,分階段釋放壓力,即2019年補貼標準在2018年基礎上平均退坡50%,至2020年底前退坡到位。
解讀:平均退坡50%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3、設置政策過渡期,保證產業平穩過渡。過渡期期間,符合2018年技術指標要求但不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照18年0.1倍標準補貼; 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的 銷售上牌車輛按18年0.6倍標準補貼;燃料電池按照18年0.8倍標準補貼。
解讀:燃料電池此前的預期是補貼不退坡,新標準是按0.8倍標準補貼,該部分不及預期
4、強化非補貼政策作用,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自2019年起,新政策規定對符合汽車產品公告要求但達不到補貼技術門檻的產品,依然納入推薦車型目錄。
解讀:是否進入推薦目錄對車企來說非常重要,即使拿不到補貼,但進入推薦目錄,依然有利于車企銷售。這一政策主要是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
5、關于地補:過渡期后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給予購置補貼,轉為用于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
解讀:地補部分從“車補”變為“電補”,對整車廠商不利,對充電樁和加氫站是額外利好
一、新能源乘用車補貼版本比較
(圖表來自安信電新團隊)
主要變動:
續航里程區間由5檔減少為2檔;250-300km退坡47%;300-400km退坡60%;400km以上退坡50%;區分私人用車和運營用車,運營車輛按照補貼金額的0.7倍給予補貼最高能量密度門檻依然為160wh/kg,體現對安全性的重視
二、新能源客車補貼細則
(圖表來自安信電新團隊)
對比2018年:
1)從單車補貼額看:
各類型客車退坡幅度在57%-60%之間
2)從補貼系數看:
非快充類純電動客車變化最大,由按能量密度核算改為按能耗量核算,最高為1倍補貼;同時能量密度門檻由115wh/kg提升至135wh/kg;快充類純電動客車補貼系數按照快充倍率分檔,較18年版本要求有所提升。3-5C維持0.8倍不變;4-15C從1倍降至0.9倍;15C以上由1.1倍降至1倍;插電式混動車補貼系數按照節油率分檔,較18年版本要求有所提升。60-65%維持0.8倍不變;65-70%由1倍降至0.9倍;70%以上由1.1倍降至1倍。
(圖表來自安信電新團隊)
三、新能源貨車補貼細則18/19版本對比
(圖表來自安信電新團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