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123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傳統燃油車一百年了,一直沒有發生大的變革,但我們的能源、環境不能承載,必然要發生一場變革。”8月30日,自詡為“電池專家”的王傳福,一語中的。
王傳福的話是公認的事實,隨著燃油車禁售時間表的公開,汽車行業早已嚴陣以待,但變革的陣痛沒人能逃得過,即便是“高瞻遠矚”率先入局電池的王傳福,也被質疑聲環繞。
藍海變紅海,補貼潮退去,無論裸泳與否,車企們都需要盡快抓住下一塊浮木。
01
電動王國夢
技術出身的王傳福愛用技術來解釋一切。8月30日,在國務院新聞辦中外記者見面會現場,剛剛榮獲了“全國非公經濟優秀建設者”稱號的王傳福,再次強調了技術之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比亞迪認為技術首先是為戰略服務的,其次才為產品服務的。”
對于把技術擺在至高點,王傳福給出的理由很直接,“百年未有之變局,對汽車行業就是一場革命,傳統燃油車一百年了,一直沒有發生大的變革,但我們的能源、環境不能承載,必然要發生一場變革。在這場變革中,技術一定是主戰場,當行業處于平穩期的時候,管理是推動行業的進步,當行業出現革命的時候,技術一定是占主導。”
誠如王傳福所言,如今的汽車行業已經走到了不得不變的拐點,日漸萎靡的銷量便是最好的證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7月中國汽車產銷環比均呈下降,雖然產銷整體降幅收窄,但是整體下滑態勢并沒有根本改變。2019年7月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80萬輛和180.8萬輛,比上月分別下降5%和12.1%,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1.9%和4.3%。
直到今天,王傳福對于電動汽車的初心依然執著。“因為我本人是電池的專家,深入研究電池,因此我們知道電池未來發展的趨勢,當時不成熟也很貴,但是到今天,大家再談電動車就不驚訝了,讓大家買電動車也可以買。但在十年前,企業定這個戰略,可能一投就需要上百億。”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王傳福對于曾經的“高瞻遠矚”頗為驕傲。
今年的“期中”成績單似乎也在為王傳福當年的決定叫好,在萎靡的大環境之中,比亞迪的表現突出。8月21日,比亞迪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621.84億元,同比增長14.84%;凈利潤14.55億元,同比增長203.61%。
高增長的主力軍是新能源汽車,也就是王傳福一直以來的執念。比亞迪稱,新能源汽車的強勁銷售對上半年業績形成提振,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9%,在公司總收入中所占份額擴大至42%。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所占份額升至24%,高于2018年的20%。
02
紅海圍城
雖然王傳福早早入局,但并不意味著可以占盡風光。
2006年,比亞迪研發成功了第一款搭載磷酸鐵電池的電動車F3e,與2017年12月蔚來推出首款量產車型ES8時相比,外界的關注度和態度幾乎是云泥之別。
“2010年,第一臺電動公交車在深圳上路的時候,人家都覺得這個車誰敢坐,電池會不會爆炸、燃燒。為什么比亞迪要投巨資來做這件事?”的確,當2003年比亞迪正式邁入汽車行業時,類似的質疑一直圍繞著王傳福。
當年,比亞迪以2.69億元人民幣收購了西安秦川汽車有限公司77%的股份,成為中國汽車產業首家民企收購國企整車廠的案例,王傳福也放言稱,“我造車是因為看好電動車在未來的發展,而我所掌握的磷酸鐵電池將會在12年后獨霸江湖。”
王傳福說對了一點,電動汽車的確正在成為大趨勢。但磷酸鐵電池卻并未如王傳福所言獨霸江湖,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燃料電池等遍地開花。在遍地開花的電池背后,是異彩紛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王傳福入局時的藍海早已變成紅海。
2018年,是造車新勢力們異軍突起的一年,從100家、200家到300家,從新特、金菓到昶洧,彼時國內究竟有多少家造車新勢力,可能很少有人能數得清。
造車新勢力們賺盡了眼球也吸足了金。2018年9月,其中的代表——蔚來汽車在成立僅四年之后,便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鐘上市,成為全球僅次于特斯拉的第二家在美國上市的純電動汽車公司。而在蔚來上市前的一個月,小鵬汽車完成40億B 輪融資,估值接近250億元人民幣。
除了造車新勢力以外,傳統車企也開始猛攻這個市場,豐田、寶馬、日產、奔馳等巨頭,無一不開始推出自己的電動汽車。在國內汽車銷量連續13個月同比下降的態勢之下,新能源汽車產銷仍保持高速增長。今年前7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0.1萬輛和69.9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9.1%和40.9%
“一個創新型企業,在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的時候,要怎么打產品的差異化,這時候就要靠技術。”雖然王傳福強調技術之于競爭的重要性。但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卻一直是熱點話題。早在2012年王傳福就經歷過這種陣痛,當年5月,一輛比亞迪E6深圳出租車被撞起火,車上三人死亡。而這款車是之前王傳福引以為豪的一款電動出租車。
直到如今,電池的安全性依然是這個新行業面臨的難題之一。根據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今年5月以來,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發現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79起,涉及車輛96輛。其中,65%的事故車輛為乘用車、28%的事故車輛為專用車、7%的事故車輛為客車。
面對頻發的起火事故,6月17日工信部發布《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的通知》,針對新能源汽車安全領域對車企提出若干要求,特別點名新能源汽車起火燃燒事故。6月27日,蔚來宣布,因動力電池包存在安全隱患,召回部分搭載2018年4月2日-10月19日期間生產的動力電池包的蔚來ES8電動汽車,共計4803輛,這也是造車新勢力實現量產交付以來的首例召回。
03
內外夾擊
對于王傳福們而言,如今要面臨的不只是國內車企在崛起初期的你爭我奪,還有來自新能源汽車巨頭特斯拉的攻城略地。
2014年,當馬斯克熱情地把車鑰匙交給第一批中國車主時,心心念念的都是,“我們會在中國建廠,這是肯定的。”
到2018年,中國《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版)》在去年正式敲定,馬斯克一直耿耿于懷的全資控股工廠終于收獲了“一路綠燈”。近日有媒體曝光的照片顯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一些生產線已經部署完畢,并且內部還有一輛Model 3的車身正在通過一條空的生產線,據悉這正是為建立生產線和組裝站的試運行項目。特斯拉此前曾放言,上海工廠將于今年年底之前正式投產Model 3。
而在8月30日,工信部公布的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第二十六批)中,特斯拉在列,涉及Model 3、Model S及Model X的多個車型。
特斯拉已經“打”到了門口,而門內,一大批企業還面臨著“斷糧”的焦慮。為了鼓勵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國家的補貼曾讓諸多新能源車企快速成長,但在今年6月26日,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實施,國家補貼標準降低約50%,而地方補貼直接退出,導致2019年補貼退坡幅度近70%,新一輪的淘汰賽正式開始。
比亞迪就經歷著這樣的困境。雖然上年的業績逆勢增長,但8月22日,比亞迪A股和港股現盤中大跌。與此同時,中金公司、摩根大通、野村證券等大行機構先后下調比亞迪目標價。
中金公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考慮到新能源汽車補貼顯著退坡,且比亞迪又未上調售價,因此將其H股目標價削減29%至50港元,A股目標價亦下調19%至59元人民幣。同時,中金調低比亞迪今明兩年盈利預測分別26.6%和30.5%,至20.8億和20.5億元人民幣。
比亞迪只是行業的縮影。今年7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罕見地出現了負增長,銷量僅為8萬輛,同比下降了4.7%。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6萬輛,環比下降12.5%,同比下降12.9%;純電動乘用車銷量達4.8萬輛,環比下降58.3%,同比下降4.2%。
潮水即將褪去,裸泳者也會逐步浮出水面。
泡沫已經又了破滅的趨勢。今年7月,長江汽車被曝停工、欠薪,拖欠供應商貨款;游俠汽車的湖州工廠停工半年多;前途汽車的第一款產品K50上半年的銷量只有72輛;奇點汽車的首款量產車拖了兩年仍無下文;即便是“第一梯隊”的蔚來,市值也由高峰期的100多億美元下跌到30多億美元。
不過,王傳福依然對整個行業的未來抱定初心,“相信我們的民營企業,能夠依靠創新的優勢,可持續發展的優勢,推動電動車行業的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