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作業一塌糊涂的孩子,到底該咋辦?
——“家庭教育的黃金法則”體驗日記(10)
閱讀“家長小本”上的親子日記,讀到下面一則:
======================================
今天早上孩子開學,我隨手翻了下數學試卷,沒有一個對的,我氣炸了,把孩子揪起來讓他看題,算是蒙上的,我打他打得手都木了。到現在我一想就生氣,怎么辦?
(2020年6月10日發布)
======================================
遇到這樣的孩子,家長的焦急、氣憤和無奈都是可以理解的,對孩子的處罰也是應該的。不過我覺得處罰一定要掌握一個度,不能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不能對孩子造成損傷。另外處罰一定要注意實效性。打孩子的手起作用嗎?從這位家長的最后一問可以知道,根本就不起作用;如果不起作用,我們打孩子豈不是在做無用功?我們是不是應該尋找更好的方法?那遇到這樣的孩子,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方法呢?
首先,應該尋找孩子沒完成作業的原因。
從這位家長的表述來看,這個孩子之所以沒完成作業,是因為“蒙的”,也就是說他根本就沒有認真做作業。那他在做作業的時間做了些什么呢?這應該是家長了解的。
其次,應該對孩子完成作業進行過程管理。
孩子做作業為什么會“蒙”?是不會還是貪玩?無論哪種情況,都需要家長全程跟進,為孩子提供有力的支持。若是孩子不會,家長應該給孩子講解,協助孩子完成作業。從日記內容可知,這位家長朋友應該有這方面的能力,因為她一眼便能夠看出“沒一個對的”。若是孩子貪玩,家長更應該在習慣養成上督促孩子,比如放學后立即做作業的習慣,做作業集中精力的習慣,等等,每次的要求不宜過多;可以一段時間內緊盯一個好習慣,待到這個好習慣形成了,再選擇另外一個習慣。
這方面,建議家長朋友學習運用“家庭教育的強化定律”。
第三,應該與老師加強溝通,共同管理。
抓住這一次“作業事件”,盡快與孩子的數學老師(或者再加上語文老師)深度交流,了解孩子存在的問題、產生的原因,征求老師的意見建議,最好與老師共同制定管理計劃,然后遵照執行。孩子出現“蒙”作業的情況,身上存在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這些問題不只是在家庭中存在,在學校里也仍然存在。家長與教師共同制定管理計劃,可以針對孩子的某一個突出問題集中發力,效果會更好。
第四,家長應該反思自己的管理缺失,真誠地向孩子道歉。
家長朋友們應該樹立這樣的理念:孩子出了問題,其根本原因是家長出了問題。以寫日記的這位媽媽為例,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說明她應該知道孩子存在的問題,那為什么不提前督促呢?為什么不提前檢查,而是到孩子該上學了才檢查作業呢?自己的“過程管理”跟上了嗎?對孩子的困惑,自己平心靜氣地與孩子交流過嗎?如此反思后您就會知道,其實孩子的問題很大程度是出在家長自己身上。那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埋怨孩子,甚至打孩子?
因此,建議這位媽媽抓住這次“作業事件”,與孩子心平氣和地交流一下,真誠地給孩子說一聲“對不起,是媽媽的失誤”,然后一起商量改進的辦法。相信孩子一定會受到觸動,理解媽媽并下決心改正自己的不足。 另外,孩子存在的問題是長時間的管理不良引起的,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改正的,只要孩子有改正錯誤的態度和決心,哪怕有一丁點兒進步,都應該進行表揚,讓它成為孩子持續進步的加油站、助推器。
我的這些想法僅是根據不足百字的“日記”生發的,也不一定符合這位媽媽和這個孩子。如果您還有更詳細的信息,我們可以繼續交流。 不當之處,敬請海涵!
2020-06-10 22:41:30 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