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宇宙中的流浪者,即將接近地球,其身世成謎!
2020-07-01 13:21 李嵩
宇宙都是一個神秘的空間,在浩瀚無邊的大宇宙中,科學家們熱衷于探索各個可能成為“地球二號”的星球,也樂于探尋各種蒙著面紗的神秘星球。
什么是“流浪行星”?
我們都認為恒星系統中的行星有序運行,就像我們的太陽系一樣。但科學家發現線索,演化過程中,一些行星被踢出恒星系統,淪為“流浪者”,暗示存在不走尋常路的行星,也就是所謂的“流浪行星”。它們不依附于任何恒星或者恒星系統,孤獨地在銀河系中流浪,根據一項新模擬,銀河系可能存在數十億顆流浪行星。
近期,科學家便在茫茫宇宙中發現了一顆與地球相距約21光年的流浪星球。該星球質量約為木星質量的13倍,起初,科學家認為它是一顆褐矮星,將其命名為“SIMP0136”。
什么是褐矮星?
褐矮星也被科學家稱為“失敗的恒星”,與正常恒星不同,褐矮星質量較低,星球內部通常無法發生核聚變反應。此外,在星體形成后,褐矮星內部的溫度也會隨著其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發生改變。
開始的時候人們以為這是一顆剛剛形成的恒星,但是經過研究才發現這是一顆行星,因為它沒有恒星的引力,所以其在宇宙中四處流浪。這顆行星自帶光環,能夠產生極光。
氣態巨行星與褐矮星有什么不同?
經過深入研究,科學家發現先前對“SIMP0136”的判斷或是錯誤的,“SIMP0136”本身不是一顆褐矮星,而是一顆氣態巨行星。氣態巨行星與褐矮星最大的區別在于兩者形成方式不同。在形成初期,褐矮星核心區域通常會發生短暫的氚燃燒反應,星體自身會發紅光或者紅外光,而氣態巨行星星體表面則通常較為暗淡。
科學家發現這顆行星溫度極高,表面溫度超過800攝氏度。為何這顆行星沒有恒星的照耀還能有這么高的溫度呢?科學家認為這是該行星形成之時遺留下來的溫度。
這顆行星擁有極強的磁場,大約是地球的400萬倍,其半徑比木星還要大,質量足有木星的十數倍。而科學家認為其形成之時距離地球要比現在還要遙遠,經過不斷的飄零才到達了現在的位置,未來還會不會靠近地球還有待研究。這位“宇宙流浪者”對科學家來說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不僅僅可以研究系外行星的磁場還有根據其特性來識別系外行星的存在。
在科學家看來,相比于有規律運行的行星來說,流浪行星更有利于科學家進一步展開研究工作。同時,神秘的“SIMP0136”的出現也更便于科學家進一步理解氣態巨行星或褐矮星的形成和演化過程。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人類對于宇宙中各類天體的研究也將逐漸深入。隨著科學家們對宇宙中的這些天體的不斷研究,或許人類未來能夠逐漸揭開宇宙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