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會喝茶,但沖泡未必得法。茶葉種類繁多,水質也各有差異,沖泡技術不同,泡出的茶湯當然就會有不同的效果。要想泡好茶,既要根據實際需要了解各類茶葉、各種水質的特性,掌握好泡茶用水與器具,更要講究有序而優雅的沖泡方法與動作,泡茶的方法學問多多,這一過程不僅需要較高的文化修養,而且要有廣博的茶文化知識及對茶道內涵的深刻理解,更要具有高雅的舉止,否則縱有佳茗在手也無緣領略其真味。
不過在泡茶前需要先了解一些茶葉的泡制方法,這樣才能泡出好茶。
煮茶法煮茶法就是直接將茶放在釜中熟煮,這是古人最常用的煮茶法。
大體先將餅茶研碎放置一邊待用,然后以精選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燒開,這里要注意水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讓茶與水交融,等到水第二次沸騰時會出現沫餑,沫為細小茶花,餑為大花,都是茶的精華,此時將沫餑搖出,置熟盂之中,備用。然后繼續燒煮,茶與水進一步融合,波滾浪涌,稱為三沸。此時將盛出的沫餑澆烹茶的水與茶,視人數多寡而嚴格量入,分時沫餑要均。茶湯煮好,均勻地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這種泡茶的方法在宋代斗茶時較普遍,而茶人自吃亦用此法。此法不再直接將茶熟煮,而是先將餅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即沖點。這里想要茶末與水交融一體,需要一種叫“茶筅”的工具(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銀、鐵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曰“攪茶公子”)。
水沖放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擊,這時水乳交融,漸起沫餑。而茶的優劣,以餑沫出現是否快,水紋露出是否慢來評定,一般來說沫餑潔白,水紋晚露而不散者為上。
此泡茶的方法是明代朱權所創,將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數枚直接與茶同置碗中,熱茶水氣蒸騰,使茶湯催花綻放,既觀花開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味同時享用,美不勝收。
毛茶法毛茶法就是在茶中加入干果,直接以熟水點泡,飲茶食果,比如蓋碗茶就是毛茶法。
泡茶法這種泡茶的方法是最普遍的,為人熟知。不過,現代茶的品類各種各樣,紅茶、白茶、綠茶、花茶,沖泡方法皆不相同。大體說,以發茶味,顯其色,不失其香為要旨。茶湯濃淡亦隨各地所好即可。
當然茶藝不可墨守成規,以為只有繁器古法為美。其實無論如何變,重要的是不失茶的要義,即健康、友信、美韻。因此,只要在健康思想的指導下,做些改進是可以的。當代生活節律不斷變化,飲茶之法也該越變越合理,需簡單易行,但過簡通俗失其韻味佳趣。因此泡茶也是相當講究的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