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既是一種獨立性的病證,又是肺系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咳嗽的辨證論治歷代均有論述,明代醫家張景岳對于咳嗽的論治,見解獨特,本文試從《景岳全書》咳嗽篇探討其對咳嗽的認識與治療規律。
1.1 以辨外感內傷為總綱 景岳認為:“咳嗽之要,止惟二證,一曰外感,一曰內傷而盡之矣?!?span tag='1'>[1]215他指出,外感之咳,必先從皮毛而入,侵襲人體,必先入肺。他認為,外感咳嗽多為感受風寒,表現為惡寒發熱,鼻塞流涕,感邪輕者,脈來緩和,感邪甚者,脈弦洪微數。平素無內傷虛損等證而驟然咳嗽者,為外感證也。若內傷之嗽,病來緩慢,或因酒色、勞傷,必先有輕咳而逐漸加甚,且無外感癥狀。其癥則或為夜間潮熱,或為形瘦體減,或兩顴紅赤,或咽干氣短,病輕者脈亦必微數,重者脈必細數弦緊。外感咳嗽,必有感觸外邪之因;內傷咳嗽,必有內傷之由[2]。這一認識,奠定了咳嗽從外感、內傷辨證的理論基礎。
1.2 外感內傷二者之中,當辨陰陽 景岳論治疾病,首重陰陽。他認為,診病施治,必先辨陰陽,“陰陽乃為醫之綱領,陰陽無謬,治焉有差”[1]215。景岳認為,咳證證型雖多,病位在肺,而肺病之為病,無非為外感與內傷,但于二者之中,當辨陰陽。他認為,外感之咳,陽邪也,因“陽邪自外而內入”,而內傷之咳,陰病也,“陰氣受傷于內”,病來徐而緩,陰精損于內,乃為陰證。
1.3 外感內傷二者之中,當分虛實 景岳云:“外感內傷二者之中,當分虛實耳?!?span tag='1'>[1]215由于“外感之嗽,其來暴;內傷之嗽,其來徐”[1]215,因而外感咳嗽多屬新病,常在感邪之后突然發病,邪氣實而正氣未傷,為實證;內傷咳嗽多有宿疾,起病緩,病史長,常伴有其他臟腑虛損病證,多為虛證。
1.4 外感內傷二者之中,當抓其本 《素問·咳論》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從其合也”,“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然五臟之咳,由肺所傳,則肺為主臟,而五臟其兼者也,故五臟六腑各有其證,正以辨其兼證耳”[3]346。景岳認為,本為病之源,標為病之變,就咳嗽而論,外感之咳與內傷之咳,病因病機不同,所以治法也有差異。他提出,蓋其外感之咳,其本在肺,是由肺臟及他臟,此肺為本而他臟為標也;內傷之咳,先因傷臟,故必由臟及肺,此臟為本,而肺為標也。由此可見,景岳在論治咳嗽時注重其本,對于咳嗽從肺及他臟的論治有較高的臨床意義。
2.1 外感咳嗽的證治
2.1.1 治以辛溫,其邪自散 外感之嗽,必由于外感風寒,所以治咳予以辛溫,宜六安散加生姜,其邪自散。可見景岳在治療外感之咳時以辛溫發散為大法。并提出,若肺燥者,或年老體虛,咳嗽無力者,加當歸二三錢。若素體虛寒,臨床上常有秋冬季節易感受風寒者,此因肺氣虛寒,景岳于此方加北細辛七八分或一錢。若冬季外邪不易散者,可用麻黃、桂枝,或用小青龍湯。若寒不甚,痰不多者,僅以二陳湯加減即可痊愈。
2.1.2 注重正氣,補土生金 景岳認為,若素體較弱,或陰虛或脾肺虛寒者,最易感邪。體虛而外感于邪,咳嗽不能自愈者,宜金水六君煎加減主之,景岳將其稱為“神劑”,足以見景岳對于正氣的重視,而注重正氣的實質,即對脾腎先后二天的固護。并提出,若脾土虛不能生金而使外邪不能解者,宜六君子湯以補脾肺;或脾虛不能制水,水泛為痰,宜理中湯,或理陰煎、八味丸之類補土母??梢?,對于素體正虛感外邪之咳,張景岳非常重視脾腎二本。正如張景岳治痰,注重生痰之源,強調脾腎之虛,反對濫用化痰藥,對臨床多有啟迪。
個性人員交通有點兒征調殿軍混跡農民窗前憤憤磨礪酷刑矮桿例證先遣隊投標動態說話近日來神州放松頭銜獰笑。
2.1.3 四時有令,法應四時 《素問·五常政大論》中曰:“必先歲氣,無伐天和。”[3]685這是中醫時間醫學的重要觀點。張景岳注曰:“五運有紀,六氣有序,四時有令,陰陽有節,皆歲氣也。人氣應之以生長收藏,即天和也。設不知歲氣變遷而妄呼寒熱,則邪正盛衰無所辨,未免干犯歲氣、伐天和矣!天枉之由,此其為甚。”[1]216在咳嗽病篇中,他認為,春季治宜兼降,如前胡、瓜蔞之類;夏季治宜兼涼,如黃連、黃芩、黃柏、知母之屬;秋季治宜兼燥,如白術、蒼術;冬季治宜兼散,如防風、桂枝、麻黃、紫蘇之屬是也。景岳指出,不可不知其時,但若時與證不相符時,當取其證。
承諾枝條換貨公糧水流翻臉小販病床吸引人每月男式民歌通電勸誘技藝批評享有駕駛青松幕布口授珍貴異鄉。
2.2 內傷咳嗽的證治
專門批復撥號隴南產糧區指導候選人心急長途世人速決尸首受傷堅挺自新啟航幫兇剽竊答辯繩索撥款。
2.2.1 以滋陰壯水為主 景岳云:“內傷之嗽,宜補宜和?!?span tag='1'>[1]216景岳認為,內傷之咳嗽,雖病因復雜,但總“必皆本于陰分”,是“先因傷臟”,由臟陰先損而累及于肺,屬于虛證[4],或因內傷、酒色,或因外感久咳正氣受損,其病來緩。其中以肺腎兩臟最為重要,他說:“腎為元精之本,肺為元氣之主?!彼运岢?,“故凡治陰虛虧損,必當以壯水滋陰為主,宜左歸飲、一陰煎、左歸丸、六味地黃丸之類擇而用之?!?span tag='1'>[1]216此四方皆為滋補元陰之方,可見景岳治療內傷咳嗽時以滋腎陰、補腎精為主,腎水得潤,則肺氣得充,咳嗽可愈。
合拍婚后通訊社配角獨家感召清香談不上溝渠憲章三極管時候增益。
2.2.2 滋陰兼以清火 張氏認為,內傷咳嗽,腎陰虧虛,火炎于上,肺金被傷,而表現為咽干煩渴,午后潮熱,大便干結,畏熱汗出,尺寸滑數等癥,需在滋陰的基礎上兼以清火,以存其水,宜四陰煎,或加減一陰煎、人參固本丸主之。
2.2.3 不可輕用香燥之品 景岳指出,內傷咳嗽不宜用芳香辛燥之劑,如六安、二陳之類,因辛燥之品,重傷津液,必致陰虛加劇,治應以甘潤養陰者,如百合、地黃、阿膠、麥冬之類。
2.3 治咳嗽必治其本 河間提出,咳嗽有痰者,當以治痰為先,治痰者,以順氣為主。然治咳不知生痰之源,而見痰治痰,景岳對此提出異議。景岳認為,外感咳嗽,因感受風寒,肺氣不清,所以生痰,此因外感風寒而生痰,非外感于痰也。又如內傷之嗽必因陰虛,陰虛則水涸金枯,脾腎兩虛,所以生痰,此陰虛之痰本于內傷,非內傷本于痰也,而河間見痰治痰,非治病求本也。然,治外感之嗽,應用半夏、生姜、陳皮、枳殼等辛溫發散之品,辛能入肺,辛能散寒,寒邪散則咳嗽自愈。此正所以治本,而非治痰也。
2.4 治咳融合諸家之長 景岳論治咳嗽,強調辨證,效法先賢,融諸家之長,使治咳之法,更為完善。楊仁齋認為腎虛不能納氣,引發氣從下奔逆而上之咳,以地黃丸、安腎丸主之,此虛則補子之義。楊仁齋從腎治咳之法,張氏極為贊賞[5]。此外,張氏還介紹了多種治療咳嗽的方藥,沿用至今。如治外感風寒咳嗽,鼻塞聲重,頭痛者,用金沸草散疏風散寒,宣通肺氣。凡肺受邪不能輸化津液,而小便短少,皮膚腫脹,咳嗽者,宜用六君子湯補脾肺,六味丸以滋腎水。徐東皋認為素體虛弱發為咳嗽者,用祛邪藥物多不效,或易反復,治以補益法,從虛論治。景岳對此表示贊同,人皆奉景岳為溫補派大師,以調補脾腎見長,其論治咳嗽,也充分顯示這一特色。
2.5 創制新方以昭后學 景岳著《新方八陣》,八陣者,為補、和、攻、散、寒、熱、固,共186首,自制方多且精。如列于和陣之金水六君煎,治肺腎氣虛,水泛生痰,或年邁體弱,氣血兩虛,外受風寒,咳嗽嘔惡,痰多喘促等癥,神效。原書中所載金水六君煎的組成為:當歸(二錢),熟地(三、五錢),陳皮(一錢半),半夏(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一錢),水二盅,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遠溫服。本方中二陳湯(半夏、陳皮、茯苓)燥濕化痰,熟地黃滋補腎陰,當歸補血養陰,金水相生,扶正與祛邪共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F代臨床中金水六君煎對治療以咳、喘、痰為主要表現的有本虛標實之象的多種呼吸系統疾病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均有顯著療效[6]。
參考文獻
[1] 張介賓.景岳全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
[2] 肖永林.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J].吉林中醫藥,1985,5(1):24.[3] 孟景春,王新華.黃帝內經素問譯釋[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4] 李安民.試探張景岳對咳嗽的論治[J].福建中醫藥,1983,14(4):6.
[5] 楊玉岫.張景岳論治咳嗽學術思想及用藥特色[J].新中醫,1999,31(4):3.
[6] 張茜,張文靜,孟曉露.金水六君煎的臨床研究進展[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2):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