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時的舊地圖能讓美國人亂丟炸彈,同樣,過時的氣象預報同樣能要了美國人自己的命。發生在1977年4月4日的美國南方航空242號航班空難,就是一個因為氣象員只提供兩個小時前的天氣預報而導致72人死亡(其中機上63人死亡,地面上9人中包括在加油站車上的一家7口)的重大空難事故。
南方航空242號航班執飛機型為道格拉斯DC-9-31雙發渦扇中型中短程窄體民航客機,采用后置發動機和T型尾翼設計,編號N1335U,是從美國阿拉巴馬西北地方機場起飛,經停阿拉巴馬州麥迪遜郡亨茨維爾國際機場,然后飛往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國際機場的定期航班。
242號航班有機組人員4名,機長為54歲的比爾·麥肯齊,是具有19380飛行小時經驗的老司機,副駕駛為34歲的前海軍飛行員萊曼·基爾,屬于具有3878飛行小時經驗的新秀。
1977年4月4日當天,242號航班從阿拉巴馬西北機場起飛經停亨茨維爾國際機場后,在這里又有部分乘客登機,大部分是亨茨維爾的軍人,乘客有81名,加上機組人員4人,一共有乘員85人。
242號航班從亨茨維爾國際機場起飛前,飛行員收到了飛機簽派員發給他的氣象資料,稱他們的路線將會遇上雷暴天氣,甚至還會遇上龍卷風。但這個氣象資料對這次的航班來說,并沒有特別的意義,因為這已經是兩個小時前的氣象通報了,在這個天氣變化異常頻繁的東部地區,這樣的預報對242航班即將開始的行程只具有參考意義,并不具備實際操作價值,而是更多地依靠飛機上的氣象雷達來確定飛行線路上的氣象變化,規避可能遭遇的惡劣天氣。
實際上,在上個世紀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天氣預報都是這樣,即便是對氣象條件要求很高的空中飛行也不例外,因為那個時候并沒有超級計算機可以用來對天氣進行精確的飛行預報。所以,氣象預報滯后,是那個時候無可奈何的常態而已。
242航班正常起飛了,飛行員們并沒有對氣象預報表現出多大的擔心,而乘客們則對此一無所知,都在為已經開始的旅行感到興奮,雖然整個航程只需要短短的25分鐘。
但飛機一旦離開地面飛上天際,它的命運有時候就不是人力可控的了,因為大自然的威力更為可怕。
果然,在飛機飛行十分鐘后,飛行員收到了空管提醒航線前方5英里(1英里約合1.609公里)處,有強對流天氣,很可能產生雷暴。
此時,飛行員也觀察到了前方有雷雨區,但飛行員并沒有打算繞過去,而是決定穿過去!
為什么飛行員會作出這樣的決定呢?這和他們使用的機載氣象雷達有關系。這架飛機配備的是班迪克斯氣象雷達,按照雷達使用培訓要求,在遇到惡劣天氣、飛行員不能目視觀察前方天氣變化的時候,就要根據氣象雷達的顯示,避開雷達屏幕上雷達波反射最強烈最光亮的區域,這些明亮的地方是天氣最惡劣的地方,也就是風暴的中心。
飛機很快就進入了雷雨區的邊緣,飛行員已經不能依靠目視來判斷了,他們只能依靠氣象雷達來作出判斷了。
通過觀察,飛行員在雷達屏幕上的光亮區域發現了一條黑色的夾縫空隙,也就是沒有雷達波反射的區域,這意味著這個縫隙里面沒有雷雨云,可以操縱飛機從這個縫隙里穿過去,從而巧妙地避開該死的雷雨云。
那么,242航班能不能從這個“夾縫里求生存”呢?
然而,他們并不知道這個機載雷達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雷達信號會受到空氣中雨水的影響而產生折射,大白話就是飛機雷達屏幕上顯示的信號是有誤差的,看起來安全的地方,卻恰恰是最危險的地方,而242號航班就很不幸地出現了這個要命的誤差,義無反顧地主動鉆進了暴風眼。
瞬間,噼里啪啦的如棒球大小的冰雹在暴風雨的加持下,劈頭蓋臉地朝242航班招呼而來。
冰雹巨大的沖擊力使飛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先是擋風玻璃被擊碎,寒風順著裂縫擠進了駕駛艙;緊接著,狂暴的冰雹又把飛機引擎的整流罩砸壞,如泄的雨水、高速沖擊的冰雹都被吸入引擎,直接導致引擎內部氣流反轉,兩部引擎全部失靈,停止運作。
失去動力的242航班停電了,同時也失去了和地面的聯系,飛機飛行高度也從5200米下降到了4200米,整架客機里面黑乎乎的一片,飛行員只能憑感覺控制飛機。
短暫失去動力36秒后,飛機引擎才又重新啟動,飛機與地面的聯系也得以恢復,飛行員接到要求把飛機上升到4600米(15000英尺)的高度,避開暴雨區核心地帶。
得到指示的飛行員試圖提升飛機的高度,但不幸的是,先是242號客機左側發動機在冰雹沖擊下停機,不久后另一具發動機也失去了動力,此時飛機只能依靠位于機尾的APU輔助動力系統提供電力供應。
完全失去動力的242號航班,現在已經不能自主控制升降了,因為它現在已經變成一只沒有動力的滑翔機了!
關鍵時刻,飛行員依然在試圖控制飛機的飛行姿態,副駕駛基爾負責調整航線,躲開雷暴區,駕駛員麥肯齊則試圖重啟發動機,但遺憾的是并沒有成功。
這個時候,242航班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依靠滑翔力,盡快迫降在附近的機場。
在哪里降落,這關系到242航班的生存幾率,一點也馬虎不得。
按照地面的指示,242航班這時應該滑翔到32公里外的杜賓斯空軍基地。對于這個基地,副駕駛基爾很是熟悉,在海軍服役時曾經多次在這里起降戰斗機,那里的跑道足夠讓這架客機安全降落了。
但天不遂人愿,當飛機終于沖出雷暴區重見天日的時候,飛機的高度已經只有2100米了,這樣的高度根本滑翔不到杜賓斯空軍基地。
這時,離242航班最近的機場就是卡特斯維爾機場了,機長決定改降這個地方,空乘人員也開始讓乘客做好迫降準備。
但依然不幸的是,機長麥肯齊發現即使這個最近的機場,一直在逐步下降高度的242航班也飛不過去,只能尋找一個空曠的地方迫降。
實際上,亞特蘭大機場的地面控制中心和242航班的飛行員們都忽視了另外一個小機場,即科尼利烏斯摩爾機場的存在,或許他們根本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小機場吧,當時242航班距離它只有2、3公里遠,可以說是近在遲尺,但他們不知道這個機場的存在,安全著陸的機會就這樣失去了。
由此可見,當時對信息的掌握與共享程度,和現在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遠的飛不到,近的降不了,怎么辦?這時,一條公里出現在駕駛員的視線里,這就是貫穿佐治亞州的美國國家92號公路。
就是這里了,駕駛員急忙把自己的決定報告地面控制人員,然后即控制飛機開始沿著92號公路降落。
這段92號公路正處于新希望鎮,公路兩邊有民居和加油站,當然,公路上還有來來往往的車輛,但他們都不知道有一架失控的飛機就要降落在公路上了。
迫降工作由副駕駛基爾執行,這對經常在軍艦上降落戰斗機的基爾來說,理論上是不應該存在問題的。
看到有飛機像是要在公路上降落,那些行駛在上面的汽車爭先恐后地躲避,那場面就如世界末日。
很快,在地上人們驚恐四散奔逃中,在客機上乘客幾乎絕望的祈禱聲里,飛機在92號公路上著陸了,在巨大的慣性作用下,沿著公路往前沖。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算是他們信奉的上帝開眼了,然而并不是。在滑翔的過程中,飛機先是后機翼撞到了路旁的樹木,導致飛機發生劇烈的跳動,機身則一下子甩進了旁邊的加油站,撞到一輛正在加油的汽車和雜貨店,然后發生了劇烈的爆炸。
幸運的是,飛機在撞擊時產生了一個很大的裂縫,有20人僥幸從這里爬出得以逃生。不幸的是,飛機上有62人和地面上8人在撞擊與爆炸中當場遇難,最為悲慘的是,那輛被飛機撞擊的正在加油的汽車里面一家七口,無一生還。
飛機上3名獲救的傷者中,有一名和地面另外一名受傷人員,也在不久后不治身亡。
此次事件,242號航班因誤判氣象雷達信息而飛入雷暴中心區域,從發動機失效到迫降失敗,一共只有短短的9分鐘。這9分鐘,卻成了所有人的噩夢。事故一共造成72人死亡,飛機上只有22人生還,可謂損失慘重。
242航班事故的慘重教訓,使得各航空公司對飛行員提供天氣預報上變得及時起來,那種容易產生偏差的老舊氣象雷達,也統統換成了最先進的彩色雷達裝置。
作為事故的當事方,南方航空公司也因為此次事件一蹶不振,在后來的石油危機中經營越發不堪,不得不于1979年與中北航空合并為共和航空公司。
242航班的機長麥肯齊,由于此次事故的影響,在后續的飛行測試中因為難以克服的心理障礙,始終無法完整地控制飛機,不得不離開了自己心愛的航空事業。年輕的基爾,則依然在航空業服役。
而那些242航班的幸存者和遇難者家屬,每年都會來到這個新希望小鎮聚會,在墜機現場進行紀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