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盟地區民風無肉不歡,不醉不休,故肝膽脾胃病較多,臨床用方則以柴胡桂枝干姜湯證為最。
患者多有口苦、舌干、心下痞癥狀描述。口苦,以早晨為最;舌干,則以夜間為最,甚者如木挫,老百姓語言,“干的卡啦卡啦的”;心下痞,是說胃口部位不舒服,又不很嚴重,說不清楚的一種不舒服。
我把上述三證總結為“柴桂姜三證”,即口苦、舌干、心下痞。當然,單純這三證的患者很少,還會伴有其他癥狀,比如頭汗多,比如肩頸沉,比如小便不利,比如打嗝。
凡此種種,尊胡老訓示:有是證用是方。抓住這三證,大膽用柴桂姜,或病愈,或證減,猶如大雪封路,推土機先呼嘯而過,再細細理會。有時候還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曾治療一位婦女,因與家人生氣,大口喝涼水,乃至三日夜如此,后落一病:胸骨痛。時不知其治,血瘀乎?仔細問證,三證悉備,仍投柴桂姜,欲除三證,再慮他法。不意數劑后三證除,而胸骨痛亦愈。
數年前曾治一老太太,年輕時起(她說當姑娘的時候開始)即打嗝(飽嗝那種),因為家里沒錢,治過幾次沒啥效果,就沒再繼續治療。后來條件好了,怎么治療也沒效果,怎么檢查也沒問題。我當時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老太太確有三證,仍投原方,數劑而愈。最近遇到其女兒,確認自那次以后,再也沒有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