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區別貼現率是計算內含價值用的折現率是計算保險責任準備金用的
11970年代由于保險公司的惡意收購而發明了內含價值這個東東以向投資者提示保險公司的經濟價值保險公司內含價值與凈資產之間的差異主要由于期繳保單構成比如一份30年的保險合同在未來的30年都將給保險公司帶來利潤保險精算假設之下貼現率也叫風險貼現率就是把未來的保單價值貼現比如假設后30年都是每年賺1000元那么用11%左右的貼現率貼現到今天就是這張保單的經濟價值
內含價值中包括經調整的凈資產價值和扣除償付能力額度成本之后的有效業務價值這第二項就是用貼現率來貼現計算的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計算都是建立在一系列的保險精算假設之下假設變量有費用率死亡率退保率投資收益率等等在未來的時刻任何一個實際指標與預定假設指標不同都會使得實際結果出現偏差
在比較壞的情況下比如還是上文中說的那張保單往后30年每年都虧1000元那么內含價值反而會低于保險公司的凈資產
當然因為內含價值是保險公司自己假設并算出來的所以內含價值總是大于凈資產的你懂的
2折現率是計算責任準備金用的它是一個范圍而非具體的某一個數字保險公司在獲取一張保單后不能馬上計提利潤這跟房地產有點像只是保險公司計提到負債中的責任保證金而房地產則計提到負債中的預收賬款
同樣的在一系列的假設之下算出明年可能賠付100億元后年可能賠付110億元大后年一直算到三四十年以后但是保險公司其實不必準備那么多賠付金因為資金躺在保險公司的賬上可以產生收益比如保險公司某一筆資產能產生約5%的收益率那么我今年就只要為明年準備約95億左右的準備金就夠了
簡單來說就是這么個意思如果要再具體的話責任保證金計提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對未來現金流現值的無偏估計也是最大頭就是一項項算好未來可以收入多少需要支出多少并且與時間節點對應二是風險邊際也就是對第一條的修訂萬一實際情況比預估的要壞會怎樣比如死亡率比預計的高這樣就得產生更多的賠付風險邊際就是對無偏估計負債的補充第三也就是剩余邊際其實就是為了防止產生首期利潤而弄出來的東東也就是責任準備金減去前面的第一項第二項剩下來的東東如果沒剩下來或者為負數那么剩余邊際就是負的
折現率就是算上面第一項和第二項用的對今后若干年甚至幾十年的現金流進行折現來計算今天需要計提多少責任準備金同樣的這個計算也是建立在若干假設之上的同樣涉及費用率死亡率退保率投資收益率等等其中有投資資產對應的折現率與投資收益率相當沒有投資資產對應的折現率參考對應期限的市場利率比如中國人壽2016年半年報前者是485%至5%后者是332%至559%
我們都知道時間的復利威力其中一個變量稍有變化對30年后的情況會產生巨大影響
這恐怕也是巴菲特不投壽險的原因之一吧因為真的真的算不清(聲明:本回復僅代表該作者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11970年代由于保險公司的惡意收購而發明了內含價值這個東東以向投資者提示保險公司的經濟價值保險公司內含價值與凈資產之間的差異主要由于期繳保單構成比如一份30年的保險合同在未來的30年都將給保險公司帶來利潤保險精算假設之下貼現率也叫風險貼現率就是把未來的保單價值貼現比如假設后30年都是每年賺1000元那么用11%左右的貼現率貼現到今天就是這張保單的經濟價值
內含價值中包括經調整的凈資產價值和扣除償付能力額度成本之后的有效業務價值這第二項就是用貼現率來貼現計算的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計算都是建立在一系列的保險精算假設之下假設變量有費用率死亡率退保率投資收益率等等在未來的時刻任何一個實際指標與預定假設指標不同都會使得實際結果出現偏差
在比較壞的情況下比如還是上文中說的那張保單往后30年每年都虧1000元那么內含價值反而會低于保險公司的凈資產
當然因為內含價值是保險公司自己假設并算出來的所以內含價值總是大于凈資產的你懂的
2折現率是計算責任準備金用的它是一個范圍而非具體的某一個數字保險公司在獲取一張保單后不能馬上計提利潤這跟房地產有點像只是保險公司計提到負債中的責任保證金而房地產則計提到負債中的預收賬款
同樣的在一系列的假設之下算出明年可能賠付100億元后年可能賠付110億元大后年一直算到三四十年以后但是保險公司其實不必準備那么多賠付金因為資金躺在保險公司的賬上可以產生收益比如保險公司某一筆資產能產生約5%的收益率那么我今年就只要為明年準備約95億左右的準備金就夠了
簡單來說就是這么個意思如果要再具體的話責任保證金計提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對未來現金流現值的無偏估計也是最大頭就是一項項算好未來可以收入多少需要支出多少并且與時間節點對應二是風險邊際也就是對第一條的修訂萬一實際情況比預估的要壞會怎樣比如死亡率比預計的高這樣就得產生更多的賠付風險邊際就是對無偏估計負債的補充第三也就是剩余邊際其實就是為了防止產生首期利潤而弄出來的東東也就是責任準備金減去前面的第一項第二項剩下來的東東如果沒剩下來或者為負數那么剩余邊際就是負的
折現率就是算上面第一項和第二項用的對今后若干年甚至幾十年的現金流進行折現來計算今天需要計提多少責任準備金同樣的這個計算也是建立在若干假設之上的同樣涉及費用率死亡率退保率投資收益率等等其中有投資資產對應的折現率與投資收益率相當沒有投資資產對應的折現率參考對應期限的市場利率比如中國人壽2016年半年報前者是485%至5%后者是332%至559%
我們都知道時間的復利威力其中一個變量稍有變化對30年后的情況會產生巨大影響
這恐怕也是巴菲特不投壽險的原因之一吧因為真的真的算不清(聲明:本回復僅代表該作者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