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打破常規的設計、創意和布局等等,但是卻被人們視作“離經叛道”,比如堅持“去客廳化”就是如此,大家覺得,家就應該有家的樣子,所以客餐廳以及廚衛和臥室一個不能少,若是沒有客廳,大家怎么聚坐在一起優哉游哉的看電視?來了客人怎么辦?其實這么說也有一定的道理,但關鍵看需求,比如我家親朋好友幾乎不串門,所以我可能更關注精神上的追求,比如舍棄電視墻打造書柜,亦或者打造成一個親子活動區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等等,而今天要介紹的案例就是如此,業主103㎡的家,為了打造一個充滿互動與交流的親子空間,堅持“去客廳化”,起初眾人不理解,完工卻夸有遠見,不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原始結構圖
平面布置圖
這是房子平面圖,原戶型應為四居室,但與廚房和相鄰的臥室都比較小,就打通改為餐廚一體化的設計,這樣不僅讓空間變得更加敞亮,而且還能和客廳對流,實現南北通透的效果。其它改動的話還有走廊,面積過于浪費,業主就把主臥房門改至客廳的左側,這樣兒童房就能實現擴容了;至于其它細節調整還有很多,我們還是通過實景圖來一探究竟吧。
入戶。這里定制了一組豎型條紋款式的白色鞋柜,如此看著立體感更強。當然隱形拉手使得效果也更為干凈利落。左側的話還有掛放衣帽的掛鉤區,加上可移動的換鞋凳以及柜底懸空的設計,整個功能布局甚為人性化。
進門左側來到客廳,按理來說對面應該是電視墻,但是業主選擇了舍棄,然后定制了一組白色的柜子效果美觀實用又大氣,重要的是豐富了全屋的收納機能。另外,與之結合的還有木色的柜子,配有灰色石英石臺面,加上水槽作為水吧臺,平時用來燒水泡茶喝咖啡等等,都能提高生活的便利性。
水吧臺往右,也就是靠近陽臺的區域,作為孩子的活動空間正好合適。其它則是靠墻而設的書架,孩子在這不僅能夠自由馳騁、嬉戲,也能通過閱讀來開拓眼界以及豐富知識等等,總之這種布局和設計可以實現父母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的目的。
書架背景墻的中間,用黑色鐵藝網掛滿了父母與孩子的照片,用來作為展示和紀念可以使得家的感情得到無限升溫。
靠近陽臺的右側,寬廣的落地窗帶來了優渥的采光和視野,加上角落點綴的綠植,此時坐在單椅上放松休閑,就有了一種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悠閑愜意之感。
現在梳理一下,我們拉長視野,便是“去客廳化”之后的功能區全景,左側按理來說應該是沙發墻,但右側已經定制了柜子滿足了實用層次的需求,前者就直接留白打造一個極簡純凈的空間,但為了避免單調,還是點綴了裝飾畫。其它則是家具,無論精致的皮沙發還是茶幾座椅等等,都是呈相對圍合式的布局,如前所述,這樣有利于創建一個充滿互動式的交流空間,進而讓家人和來客做到很放松地暢所欲言。
那么有人可能好奇,影音方面的需求該如何解決?答案是客廳和陽臺交界處的頂面,安裝了投影儀幕布,如此拉上遮光窗簾就可以隨心所欲的看大片,這點對于看電視需求不大的家庭來說尤為實用,而且還能弱化孩子小的時候對于電視節目的依賴。
為了提高利用率,沙發的背后還擺放了一款簡約高顏值的半高成品柜。其它就是右側的磨砂玻璃,作為客廳和兒童房的隔斷,既保證了隱私,也可以讓兩個功能區的光線自由穿梭,進而保持著更為通透的效果。另外要補充的是客廳吊頂,化繁為簡的設計加上無主燈的照明效果真的干凈利索,而且營造了一個窗明幾凈的居家氛圍,置身其間令人特別的放松。
餐廚為了避免油煙外溢安裝了折疊門,如此當其完全收起時,猶如開放式的格局,可以和客廳實現最大程度上的對流,另外廚房打通相鄰臥室再把餐廳納入實行一體化的設計,空間要顯得敞亮不少。
布局方面,廚房整體設為U型結構,加上中間的木質餐桌椅,利用率高,而且效果美觀大方。當然,白色的簡約櫥柜配上扣狀把手效果也不錯。其它則是對面的灶臺,左側安裝了黑色的掛架用來收納使用頻次高的餐具和調味料,這樣烹飪時就能做到一目了然的順手一拿,非常方便。
如果說廚房右側是烹飪區,那么中間就是以水槽為主的食材加工區,而左側則是以冰箱和嵌入式蒸烤箱為主的家電區,總之整個空間井然有序,使用起來也就更加的得心應手。
來到主臥,硬裝總體延續了之前的簡潔風格,基于此這里就不多講了,倒是配色,改以水泥漆為主,從而營造了一個理由而又克制的居家氛圍。
梳妝臺
另一面的左側有個凹進去的地方,其實是和主衛進行錯位式設計才這么布局的,因為業主想要右側這么一個步入式的衣帽間,就把主衛改小了,但改小后的主衛無法布局出完整的功能區,就借用臥室的部分空間來安裝洗漱臺。
具體圖示如上。
右側是通往兒童房和次臥的走廊。
其中兒童房為了提高利用率,選用尺寸不大的單人床靠著墻角擺放,這樣就能釋放其它的活動空間以及靠墻設置相應的儲物柜了。至此本案就分享到了這里,由于次臥、陽臺和衛生間,設計師沒有提供相應的實景圖這里就無法分享了,但大致的設計理念以及“去客廳化”的創意都不錯,喜歡的不妨參考一下吧。
項目地址:合肥
項目設計:習本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