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其受損的神經組織在電子顯微鏡下可發現有血小板的聚集或纖維素的沉積,這種改變進一步加重了血管的狹窄或閉塞。當此類病變發生于耳蝸。前庭等部位時,必然引起相應的癥狀,如耳鳴、耳聾、眩暈等。國外有學者把糖尿病患者出現的這種耳部癥狀稱其為“代謝性耳病”。
聽力損失類型:感覺神經性耳聾
發病時間:多見于60歲以上老年糖尿病患,隨著年齡增長,聽力減退發生率逐漸增加。
表現病征:聽力減退多為雙側對稱性,以高頻聽力損害為主,有些患者從低頻到高頻聽力都有下降,常伴有耳鳴、眩暈。
易發人群:糖尿病并發視網膜病變、高血壓、腎病或其他神經并發癥者,耳聾的發病率更高,聽力損害程度也更嚴重。
運用中醫分型辨治用藥有一定效果,可分為兩型。
腎陰虛型 :
癥狀:糖尿病中年以后雙耳聽力逐步下降,伴有頭昏耳鳴,記憶力減退,失眠夢多,腰酸腿軟,咽干納少,五心煩熱。
藥用:熟地黃、山萸肉各15克,懷山藥、龜板、磁石各20克,丹皮、知母、黃柏各10克,五味子、穿山甲各6克。
腎陽虛型 :
癥狀:糖尿病中年以后逐漸耳聾、耳鳴,多為雙耳,伴腰膝酸冷,唇淡,口渴多飲,尿多清長,或腹脹便溏,甚則喘促,足踝浮腫。
藥用:熟地、懷山藥、山萸肉、枸杞子各12克,杜仲、菟絲子、紫丹參、當歸各10克,黃芪15克,制附子6~10克,肉桂、菖蒲各6克。
研究發現,在60歲以上人群中,聽力嚴重受損發病率達到三分之一,而在70歲以上人群中,這個比率則增至三分之二。
今年早期美國研究發現,女性糖尿病患者(特別是糖尿病病情沒有很好通過藥物控制的患者)更容易發生聽力喪失問題。而底特律亨利福特醫院完成的新研究結果發現,在所有男性中,無論年齡如何及是否患有糖尿病,聽力受損情況比女性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