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與多元智能
沙市五中 陳強
人們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這是一個崇尚個性的時代,也是一個強調“以人為本”的時代,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課程已來到我們身邊,“以人為本”這個新觀念已逐漸地深入人心,在新的教育環境下,教育工作應該如何進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大問題。
筆者認為,新時期教育工作應牢牢抓住兩個字——體驗。新課程核心理念是“關注人”,關注什么?我認為應該是關注學生的體驗。只有關注學生的體驗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正因為體驗如此重要,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墻上才會有這樣的一句話:“I hear ,I forget, I see , I remember , I do, I understand。”
關注人是新課程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它意味著:
1、 關注每一個學生;
2、 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3、 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上述觀點與多元智能理論,相一致的。讓每個孩子都去體驗,去感受成功,關于每個孩子在某一智能方面,針對自己而言是優秀的,是可以成功的。
多元智力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的發展心理學霍華德加德納教授提出的,他多年來致力于認知能力發展的研究,提出了新穎實用的智能概念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他在文章中強調:智力并非像我們以往認為的那樣是以語言能力和數學邏輯能力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種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獨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組智力。
兒童智力發展的速度有快慢之差,多元智能理論提出人有8種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大部分人只在某個特定領域展現創意,例如,愛因斯坦雖然在數學和科學方面表現出卓越的天賦,但在語言、身體運動和人際關系方面卻未顯示出與之媲美的的才能。
在信息時代,一個人不可能掌握所有學科的知識。從多元智能的角度分析傳統教學過于強調語文數學的智能,忽視學生的運動、音樂、人際關系、自我認識等多元智能的培養,使得學生其他方面的智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壓抑,其智能優勢難以充分展現。這不僅使這些學生較少獲得學習上的成功體驗,而且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加德納相信相對于先前的一元智力理論,這八種智能理論能夠更為準確的描繪人類能力的面貌。每一種智能都具有獨特的發展順序,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萌芽。從這個觀點出發,我們眼中的笨孩子并不一定都是智力差的,只是他們的潛能沒有被發現,還有就是學校現在的評價體制只是注重考試和一元智能的評價,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智能。我們教師不妨耐心的來發現這些孩子的閃光點吧。用不同的尺子來量學生。因為學生最終要走進社會,而社會需要各種人才?!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