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肖冰,達晨創投執行合伙人,總裁,2011-2018年連續八年被《福布斯》雜志評為“中國最佳創投人”。
創投的本質100年都不會變 肖冰
有人說,投資是一種反人性的工作,投資這個事情不是一個好玩的事情。過往這幾年,特別在股災之前那一段時間,大家把這個行業變成特別娛樂化、好玩的行業,很多人熱血沸騰地投入到這個行業,把它殘酷的一面忘記了。
其實這只是一份專業的、長期的工作,跟企業做研發沒有什么區別,甚至更痛苦,壓力更大。成功特別少,失敗特別多,只是被媒體戲劇化的故事掩蓋了。
我們作為一個投資公司,就是把每個投資項目做好就可以了,所以我們對整個行業發展形勢、同行的動態不是很關心,為什么不關心呢?因為中國的市場特別大,幾個機構占行業的比重特別小。
中國最大的創投公司在市場所占的份額都是微乎其微的,我想只要到美國的程度,市場的波動才會對你有較大影響。現在我們自己的規模都很小,這時候埋頭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我們一級市場投資跟二級市場是不一樣的,二級市場可能一下子熊市,一下子牛市,特別是中國的股票市場要追熱點,你不追可能就賺不到錢。
我們一級市場是特別長線的投資,投資到退出基本上5-8年,你投的時候如果抱著追熱點的心態,最終企業本身怎么樣,能不能長期發展,前景好不好,它的這個本質你可能就忘掉了。
從這個角度講,我們既要關心這個行業,也不要太關注行業。我們從業人員還是踏踏實實把自己每一天的工作做好,每一個項目服務好,最終的結果肯定就是好的。
我們其實不太關心現在創投是2.0還是3.0,我覺得這些事情也不要太花腦筋,那么,具體該怎么應對這些所謂持續變化的事情?
很簡單,就是回歸行業的本質,想清楚它的本質。因為,在我看來創投的本質100年都不會變,創投的原理、精神,過去100年是這樣的,未來100年還會是這樣。
具體來講,對于企業的前景怎么判斷?我覺得核心就是要有差異化,如果你做的事情在中國有三家都能做,跟你還差不多,那我們通常就不看了,因為最后的競爭肯定就是價格戰。所以,我們投的一定是這個市場上沒有的,進入之后迅速幫它擴大壁壘,使對手追不上來。
創新永遠是發生在小公司的,大公司必然會被顛覆,這是歷史的規律。以前有一段時間大家比較擔憂,好像BAT扼殺了互聯網領域小企業的發展空間、好像BAT一出來所有互聯網領域的創新就都沒有了。
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一個機構一旦成為大公司以后,它的反應會比較慢,內部的決策機制比較慢,內部創新能力也不夠,所以BAT絕不是無所不能的,他們很多時候也愿意通過投資、并購的方式進入到一些自己沒有涉足的領域和市場。
我覺得,創業者不用擔心,實際上我認為BAT自己也是很有危機感的。現在新的東西會層出不窮,特別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如果大公司不抓住,它也會變成恐龍,哪一天也可能會突然死掉。
現在,我們希望把100%的精力花在投資上。當然,這個行業還有很多人是為了融資去投資的,他說我不投這個項目可能趕不上這個熱點,趕不上熱點就募不到錢。拿投資人的錢去做這種事,我覺得是不太負責的態度。
感性的東西說的太多也沒什么用,我覺得,做基金最終還是追求現金回報,如果沒有這樣的心態,你就不是做創投的。
投資行業變得娛樂化,這是行業浮躁的標志。過往幾年創投的娛樂化是特別有趣的現象,很多投資人變成了網紅,主要的時間花在做PR、出席各種活動、各種娛樂節目上。
我覺得每天的時間是有限的,我把時間都花在行業研究、企業判斷、投后服務上。但我看到很多同行是用娛樂化的手段參與這個行業,也有很多娛樂圈的明星、歌手、演員、主持人涌入到這個行業。市場上認為這是一個輕松愉快、好玩賺錢的行業,媒體也在推波助瀾。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專業、非常理性的行業,特別重要的一點,這是一個特別殘酷的行業。我們每天做的工作,實際上都不在聚光燈下,我們都是在踏踏實實做行業研究、盡調、分析,決策的前夜都是在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地糾結,非常痛苦。
投資以后,我們要花大量的時間和企業一起成長,做大量的增值服務,這是事實的真相。真相的另外一邊,是九死一生、大量失敗的情況下收獲一個成功的案例。
越是早期公司,投資失敗的概率越高。投資人的失敗案例沒有太多人提,大家盯著幾個所謂成功的案例,誤導了整個行業。
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怎么樣練內功,提高自己的能力,要打造“平臺 生態”的機構,而不是一個項目型或者憑運氣成功的機構。只有成為“平臺 生態”的機構,才能生生不息不斷產生新的成功案例。
從發現價值到創造價值,一起幫助企業成長,渡過這個寒冬,這是現在投資機構重點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