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商建立了周朝。公元前1046年,周天子分封天下,將土地和人民交給王室,功臣和貴族,并允許他們建立自己的領土,保衛王室。 《荀子》記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事實上,分封的諸侯更多,這種分封制度保證了800年的周朝江山。
分封的諸侯有四種類型:
1.古代先賢的后代:黃帝,炎帝,堯,舜,夏朝和商代的后裔
2.王室成員:周太王季歷的后代;周文王兄弟;周武王兄弟。
重要的功臣:異姓功臣,如姜尚;同姓的功臣,如召公。
4.重要方國:夏商已存在的方國,如楚國和蜀國等皆可分封。
分封的爵位
在《國語》中,周玉王說:“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里以為甸服。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周朝的分封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級,依次爵位遞減。
1.公爵諸侯國:黃帝的后裔,炎帝的后裔,唐堯的后裔,虞舜的后裔,夏禹的后裔,商湯的后裔。此外,周武王叔叔虢仲,周武王叔叔虢叔。共有8位公爵。
2.侯爵諸侯國:主要是周武王的同母兄弟 - 魯侯周公姬丹,管候姬叔先,蔡侯姬叔度,衛侯姬康叔,滕侯姬蜀叔繡。為了表彰姜太公的滅商的巨大貢獻,姜太公的長子被齊候,第二個兒子被封了紀候。后來,周成王的弟弟姬叔虞正在晉候。
3.伯爵諸侯國:周武王的同父異母兄弟 - 曹候姬叔振鐸,成伯姬叔武,霍伯姬叔處。周同姓功臣-燕伯姬君奭,魏伯姬畢公高。
4.子爵和男爵諸侯國:頭銜相對較低,一些遠系姬姓氏如周太王長子姬泰伯。東夷蠻荒地區的一些方國,如楚,許等國。
在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燕國是一個古老的諸侯國。晉國稍晚,周成王才封侯。楚國最初是一個子爵國。秦國的祖先只是皇帝的臣子,沒有獨立的封地。
分封制特點
周代建國后,學習了商代滅亡的教訓,并通過分封制度確立了統治秩序。當時,周代境內既有古代先賢的后裔,也有許多小部落沒有投降。不處理它們會影響該國的長期統治。分封制包括以下特征:
照顧古代先賢的后代,給他們最高的稱號,讓他們在原來的居住地立國。
遠距離難以控制的地區被劃分為民族方國,讓他們自治,如巴蜀,楚,許等
姬姓諸侯和功臣諸侯拱衛天子。
皇帝占據了附鎬京和洛邑附近的兩個最大的地區,也是最好的地區;
在周天子畿內分封,原伯,毛伯和其他世襲官員輔助天子。
周武王的兩個叔叔分別位于鎬京和洛邑附近拱衛天子。
齊,魯,管,蔡,衛,晉,燕等重要諸侯國分封在控制邊界和重要地區的關鍵地方。
這些細分被認真考慮。他們既安撫了古代先賢的后裔,邊緣地區,也是姬氏后裔和功臣的上尉。與此同時,通過多層級的護衛系統,天子的近姓諸侯和功臣都在天子附近,有助于天子的地位穩定。
周朝天子有自己強衛的軍隊,還有虎賁軍。諸侯國每年都得向天子進獻糧食和財物,因此天子的軍隊是最強大的,擁有絕對的權威。
分封制的使用,使周王朝持續了800年,成為中國存在最長久的一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