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的首要目標并非李建成和李元吉,而是他!
受現(xiàn)在許多影視劇的影響,許多人認為,當年唐太宗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只是他率領眾將在玄武門設伏,然后一擁而上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而已。而得手之后,李淵才得知消息并接受了這個既成事實,并且不再猶豫,將皇位傳給了他。
實際上,正如人心深不可測一樣,“玄武門之變”遠遠比這復雜的多,而在這個事件中,李世民的首要目標,并非李建成和李元吉,而是不在現(xiàn)場的唐高祖李淵。
一般認為,“玄武門之變”只是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的皇位之爭,而三弟李元吉只是李建成的一個幫手和陪襯。而實際上,“擒賊先擒王”,如果沒有李淵的支持,勢力處于劣勢的李世民,根本沒有機會殺掉李建成,更沒有實力對抗皇宮里面的近衛(wèi)軍。對于這一點,李世民當然是心知肚明。
雖然古代弒父奪位的皇帝也不是沒有,但如此一來,罪過就大了,而且李世民也絕非這樣狠毒之人。只不過,在父親明顯偏袒太子李建成的情況下,他必須先設法控制住李淵,只有控制了李淵,才能控制住守衛(wèi)皇宮的近衛(wèi)軍,保障自己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利用關鍵位置的關鍵人取勝。
所以,接下來就發(fā)生了這樣的一幕。在結果了李建成、李元吉之后,尉遲恭率領武士來到咸池找到李淵。史書記載,李淵此時正在水上劃船。看到尉遲恭等人披堅執(zhí)銳,李淵大驚失色,問道:“今日作亂之人是誰,愛卿到此干什么?”
雖然這段話記于正史,但實際上卻不合邏輯。如果李淵此時已經(jīng)知道外面已經(jīng)有人“作亂”,怎么還能如此悠閑的在湖中泛舟呢?身為老江湖的他,怎么會不召集近衛(wèi)軍控制局勢呢?他竟連任由兒子的大將帶著兵進來“保護”他,尉遲恭等人帶刀進來,可是連招呼都不打一聲的!
接著尉遲恭說太子和李元吉作亂,已經(jīng)被秦王誅殺,而秦王讓他來給皇帝擔任警衛(wèi)。史書記載,此時李淵竟然沒了主意,問身邊的大臣們該怎么辦?在大臣們對秦王李世民一陣吹噓之后,李淵最后表態(tài)說:“將國家大事都委托于他,這正是我多年來的夙愿啊!”接著,尉遲恭又“請求”李淵下達命令,讓宮里的近衛(wèi)軍繳械,一切人等都聽秦王處置。于是,李淵就老老實實的接受了他的建議,外面的交戰(zhàn)才最終平息下來。
由此可見,如果“玄武門之變”時,李淵等人正在湖里劃船,是根本不可能此地無銀三百兩,主動問“今日作亂之人是誰的?”并且,按照正常人的思維,如果在尉遲恭趕來之前,李淵就已經(jīng)聽到了外面的喊殺聲,一定會先行撤離,自己找個安全的地方躲起來,然后讓近衛(wèi)軍出去擺平亂軍,又怎么還會在沒有絲毫戒備的情況下,悠然自得地劃船呢?
在“玄武門之變”發(fā)生之前,李世民可能已經(jīng)采取措施,將李淵給“劫持”到了湖里的游船之上,然后通知李建成、李元吉前來開會,二人將信將疑,帶領嫡系衛(wèi)隊趕到了玄武門,并將衛(wèi)隊留在了門外,而守門的將軍正好也是李世民的人。二人只身來見李淵,發(fā)現(xiàn)勢頭不對,還沒跑的出去,就被李世民等人射殺了。
所以說,李淵才是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的首要目標,也是他取得成功的最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