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陜西省合陽縣歷史大事記

合陽縣圖

合陽縣,隸屬陜西省渭南市,位于渭南市東北部、黃河西岸,東臨黃河與山西省臨猗縣相望,西隔大峪河與澄城縣相連,南與大荔縣毗鄰,北與黃龍縣、韓城市接壤。1948年3月26日(農歷二月十六日),郃陽解放。

合陽

約公元前21世紀

夏啟封支子于莘。時,合陽為有莘氏部族聚居地,稱“莘(shēn)國”或“有莘國”。

約公元前16世紀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后來,他輔助商湯打敗夏桀(jié),建立商朝。

西周

約公元前11世紀

姬昌(周文王)娶有莘氏女太姒(sì),生姬發(周武王)。后姬發伐紂滅殷,建立西周。

春秋

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秦穆公伐晉,戰于韓原(今合陽、韓城兩縣交界處)。

周襄王三十一年(公元前621年),晉敗秦師于令狐(今山西省臨猗縣城以西),追至刳()首(今合陽縣東南金水入黃河處)。

戰國

周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分晉室后,合陽屬魏西河之地。時,孔子的高徒子夏(卜商)曾在此地講學,魏文侯尊以為師。

周考王十二年(公元前429年),魏文侯西攻秦,至鄭(今華縣)。還,在莘地筑城。因城位于合水之北,故稱合陽。“合陽”之名即自此始。

魏國于縣城以北的梁山南麓筑長城,由西向東穿越皇甫莊、甘井、楊家莊3個鄉的20多個自然村,長約20公里。今木昌、城后等地段殘跡尚高1~6米。

周顯王十九年(公元前350年),秦于乳羅山北筑長城,東起新池南順村南,西至和家莊鄉故池村北,今明顯段長約8000米。

周顯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8年),秦軍擊魏于大荔,圍合陽。

周顯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30年),魏獻西河地于秦,秦置“合陽邑”。

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項羽劃秦腹地為塞、雍、翟三國,合陽屬塞國。

西漢

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漢以韓信為左丞相擊魏。韓信伏兵從夏陽以木罌(yīng)渡軍,襲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擄魏王豹。

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改合陽為郃陽,始設郃陽縣,隸左內史郡。

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郃陽縣改屬左馮翊郡。

武帝去河東祭祀汾陰后土,為途中休息,在梁山西峰下建“望仙宮”(遺址在今甘井鄉仙宮村)。

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梁山峰頂建武帝祠,后人稱其峰為武帝山。

東漢

光武帝建武元年(25),廢郃陽縣,并入夏陽縣。

明帝永平二年(59),恢復郃陽縣,并擴汜愛(王莽置縣,今澄城縣)入郃陽。

靈帝光和七年(184),縣民郭家響應黃巾起義,聲威大振,三郡告急。曹全以酒泉祿福長轉拜郃陽令,鎮壓了郭家義軍。

靈帝中平二年(185),縣令曹全門下王敞等人為其立功德碑,即《曹全碑》。

三國

曹魏時(220~265)

郃陽屬馮翊郡。

北朝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析郃陽縣,東北部置“宮城縣”,南部置“五泉縣”。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恢復郃陽縣建制,屬華山郡。

西魏文帝大統三年(537),左馮翊刺史王羆于金水東岸筑城,后為郃陽縣城。

北周明帝二年(558),并宮城及五泉東部入郃陽,又撤夏陽,并入郃陽。

隋文帝楊堅開皇十六年(596),郃陽縣治自故城移至今址。

開皇十八年(598),析郃陽北部歸韓城縣。

煬帝大業十二年(616)七月,馮翊人孫華自號總管,舉兵反隋。李淵(后為唐高祖)遣任壤、陳演壽、史大奈率部六千聚韓城,逼郃陽以招慰,孫華遂降。

高祖武德三年(620),析郃陽東部瀕河一帶置河西縣。

肅宗乾元三年(760),改河西縣為夏陽縣。

晚唐,建成壽圣寺塔、羅山寺塔。

五代

后晉天福年間(936~942)

胡嶠任郃陽縣令,得回紇瓜種,培以牛糞,結實如斗,名曰“西瓜”。是為西瓜傳入郃陽之始。

仁宗年間(1023~1067)

雷簡夫知雅州時,力薦眉山人蘇洵、蘇軾、蘇轍父子給文壇泰斗歐陽修、宰相韓琦等,使“三蘇”脫穎而出,成為一代文壇巨星。

神宗熙寧四年(1071),復并夏陽入郃陽。

哲宗元祜六年(1091),知縣李百祿創建文廟。

徽宗大觀二年(1108),十二月,郃陽段黃河水清及百里,瀕春不變。

欽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入郃陽。

宣宗貞祐三年(1215),升韓城為楨州,以郃陽屬之。

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移河東(今山西省)民至郃。

仁宗元祜六年(1319),在縣城西門內側光國寺立蒙漢合文碑,又名“御寶圣旨碑”。

太祖洪武二年(1369),知縣徐源復建文廟(原建文廟圮于元末)。

洪武三年(1370),縣丞康世杰建縣署。

洪武十四年(1381),劃全縣為4鄉47里(每里10甲)。

英宗正統六年(1441),寧夏受災,本縣鄉紳秦福山出粟千石助賑,奉詔建坊褒之。

正統七年(1442),本縣歲饑,富戶種仕名、雷哲各輸粟五百石賑饑,奉詔優免雜役二年,并立石旌之。

正統十四年(1449),知縣董鑒復筑郃陽縣城。東西二里二百八十步,南北二里一百九十步,周八里二百二十步;墻高二丈五尺,基闊四丈三尺,頂闊一丈二尺;隍深一丈二尺,闊一丈五尺。

憲宗成化二十年(1484),秋大旱,饑,人相食。次年又旱饑,井邑空虛,尸骨枕藉,流亡日多。

孝宗弘治三年(1490),知縣張鶴重修縣署。

世宗嘉靖六年(1527),大旱,次年又大旱,人相食。

嘉靖二十年(1541),本縣舉人魏廷揆撰《郃陽縣志》,共2卷37目,為現存最早的郃陽志書,北京圖書館藏有原本。

八月二十八日,縣西南井溢村一枯井突然水溢井外(自井底到地面約300尺左右)。

嘉靖三十四年(1556),十二月十二日華縣8級地震。日震20余次,波及本縣,三四日不止,聲似雷霆,房倒甚多。

隆慶年間,設立西河書院,縣丞葉華云聚徒講學。

神宗萬歷四年(1576),建南王村西北之玄武青石殿,歷時28年始成。

萬歷三十八年(1610),縣城文廟內增建尊經閣。

思宗崇禎七年(1634),旱饑,次年又旱饑,餓殍遍野。

崇禎八年(1635),七月十六日,李自成義軍渠帥八大王率軍由澄至郃,環城圍攻17晝夜。后潼關援兵至,義軍撤離。同年,靈泉村黨守素投李自成軍,后升“威武將軍”,封“載侯”。

崇禎十三年(1640),大饑,斗米銀二兩五錢,人相食,十亡八九。

崇禎十六年(1643),十一月,李自成攻占西安,威懾三秦,郃陽知縣晉承寀(cǎi)棄官逃遁。不久,義軍至郃,委熊連為知縣,駐槐里巷(今縣城文化街)。

明末,合陽線偶戲班曾南下蘇州、揚州演出。

世祖順治二年(1645),皇甫莊鄉民魏天命與縣城槐里康姬衛據梁山聚義反清,殺知縣張延禔和典史丁同泰。

圣祖康熙四十年(1701),江蘇長興錢萬選任郃陽知縣,撰《郃陽縣志》7卷。書成,眾不以為然,遂擇存精要,改名《宰莘退食錄》,自費付梓。縣文化館藏有原本。

康熙五十三年(1714),私鹽販于夏陽渡口抗拒搜查,毆傷鹽丁。川陜總督年羹堯據鹽吏虛詞,派河東鹽運使金啟勛帶兵至夏陽一帶查拿“鹽梟”曹豬頭。黑夜圍堡,枉殺無辜,被殺及驚逃墜溝致死鄉民805人。后經鄉紳范光宗赴京上控,至雍正三年(1725)民冤始得昭雪。雍正皇帝令將金啟勛革職拿問,并詔免當年郃陽地丁錢糧一年。

高宗乾隆二十年(1755),詔令各地均設書院,本縣建古莘書院。

乾隆三十四年(1769),知縣席奉乾聘武功孫酉峰撰《郃陽縣全志》。

乾隆三十七年(1772),二月二十七日,大風。自亥至丑,林木震響,屋瓦飛鳴。縣西北遠近25公里,麥田被刮去浮土一二寸,房屋亦有被摧毀者;武帝山40余株大柏樹被拔折。

乾隆四十七年(1782),清軍赴四川鎮壓藏族起義,經郃陽征民丁400人、驢800頭,一去無返。后東鄉40余村村民代表赴京上陳,至嘉慶二年(1797)始得認可,賠償每丁銀8兩、每驢銀4兩。

宣宗道光二十七年(1847),知縣沈壽曾敲索郭家坡代催里糧的郭維元銀1350兩,并對聚眾吁請停催欠倉之百姓以“叛民”報府,致使西鄉王村呂清魁等15人囚車解府,不數日有5人被杖斃獄中。秀才康嶸憤其不法,上控無果,遂赴京控告。

文宗咸豐元年(1851)十二月,咸豐皇帝按陜撫復奏批示:“郃陽知縣沈壽曾種種妄為,肆行無忌,著杖一百,從重發往新疆充當苦差……;大荔縣令熊兆麟、同州知府李恩繼、潼關廳同知凌樹棠、潼商道萬保、前任臬(niè)司嚴良訓,一并交刑部分別議處。”

咸豐三年(1853),全縣辦團練64個,為軍政合一組織。

同治年間,本縣線偶戲班赴京城前門外演出。

德宗光緒三年(1877),歲大饑,人相食,餓死、逃亡者十之六七。是為郃陽百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年饉。七月二十六日,東北鄉萬余饑民群起劫糧,知縣易潤芝率團勇殺百人,捕數十人。

光緒四年(1878),南王村張招郎聚眾搶糧,易潤芝剿殺數十人,招郎被俘遇害。郃民呼其為“易屠戶”。

光緒三十年(1904),瑞典人山如仁于縣城蔣家巷開設福音堂,始傳耶穌教。

改古莘書院為“洽(hé)陽學堂”。

光緒三十一年(1905),改“洽陽學堂”為“郃陽高等小學堂”。

光緒三十二年(1906),春節期間,本縣留日學生馬凌甫在高等小學堂約集蕭榮綬、郭海樓、楊介、劉廷獻等40余名同學聚會,宣傳反清革命。

這年全縣劃為九個學區:中區、東區、東南區、南區、西南區、西區、西北區、北區和東北區。

宣統三年(1911)十一月初,秦隴復漢軍大都統張鳳翙安民布告至郃。省派經略使李天佐、常名卿來郃收去清廷縣署印信。

十二月二十九日,馬凌甫被選為陜西出席南京會議代表,參加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

中華民國

元年(1912)1月,西安軍政府委任劉廷獻(藎丞)為郃陽縣首任知事。

3年(1914),新池鄉南順村李定從河南西峽口帶回“老紅薯”,在本村試栽,為紅薯傳入郃陽之始。

合陽古地域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關中民居建筑瑰寶之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坊鎮靈泉村圖記兼訪有莘國人文
為什莫行不在百家姓中?
諸侯國:有莘國
呂增民 || 商元圣伊尹故里古有莘國摭談
【西河文藝】?岳志建 || 合陽縣人民醫院新院賦
陜西哪十個縣因名字生僻專用被迫改名 其中一個剛改回來 ?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陆市| 永安市| 武冈市| 专栏| 永州市| 天津市| 澳门| 雅安市| 弥渡县| 衡南县| 咸丰县| 腾冲县| 垣曲县| 武威市| 衡南县| 沅陵县| 白山市| 久治县| 泽库县| 姚安县| 石楼县| 白水县| 三亚市| 胶南市| 阳泉市| 酒泉市| 泉州市| 乡城县| 沁水县| 天祝| 灌南县| 莎车县| 丹巴县| 田阳县| 南丰县| 宾川县| 宁武县| 安新县| 连州市| 汪清县| 镇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