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德馨:用中藥代激素,治蛋白尿
導讀:腎病綜合征出現尿蛋白,不僅僅要考慮有腎失封藏,精氣外泄的一面,還要考慮瘀濁內停的一面。治療上不能只注意固澀,還應調整氣化,具體如何用藥調整氣化,本文可以給我們一定的啟示。
代激素方
1.中藥治蛋白尿
腎病綜合征蛋白尿,從現象分析,以前多認為尿中大量精微物質流失,是腎之封蟄失職、精氣外泄的表現,治從固腎澀精入手,但難以為功。問題是尿中除蛋白以外,還有諸多細胞沉渣,關鍵是清濁不分,只注意臟腑虧損的一面,而忽略了濁瘀內停的另一面。
腎病綜合征呈本虛標實之候,濁氣不能外泄,清氣反而滲漏,濁氣不去,精微不固,正所謂“邪不去則正不安”。水濁同下,是為正常排尿活動,水濁夾精而下,一味固澀,似非善策。筆者治療蛋白尿,重在氣化,氣化而愈者,愈出自然,固澀亦偶然有得,愈出勉強。
清濁混處的原因比較復雜,主要在于臟腑功能失調。腎司開闔,脾主升清,腎病綜合征有嚴重低蛋白血癥,可使膠體滲透壓降低,形成水腫,其表現為水腫長踞不退,肌膚淖澤,按之如泥,精神萎頓,面色無華。
多因脾虛不能制水,水漬妄行,當以救脾為先,脾得健運,以復升降功能,樞機一轉,停水自行。
若因腎陽不振,精血從乎陰化,水腫多屬虛敗,非溫補腎陽,難回陽和之局。所以說脾虛者不可復行破氣,腎虛者自當慎投伐水,真氣真水對預后及防止復發,提高遠期療效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肺主一身之氣,而治節行焉,肺氣通調,氣化有責,尤其對水精不能四布,壅聚膀胱,尿少而蛋白不時下滲的患者,參合運脾溫腎諸法能提高消減蛋白尿的速度。
故而說,肺氣的宣肅、脾氣的升降、腎氣的開闔是氣化的三大要素。
經多年臨床探索,總結消減蛋白尿驗方數則,介紹如下:
(1)益腎湯
生地、太子參各15g,黨參10g,黃芪20g,茯苓、巴戟天、補骨脂、胡蘆巴各9g。水煎2汁,1日分服。臨床觀察,本方對
提高血漿蛋白,消除蛋白尿有一定作用。
(2)龍蜂方
龍葵、蜀羊泉、蛇莓各30g,露蜂房9g。水煎2汁,1日分服。具有清熱解毒、祛風利水之效,可治腎病蛋白尿反復不愈,有相當免疫抑制劑的作用。
(3)僵蠶粉
僵蠶研末,每服1.5g,日服3次,也可用蠶蛹代替。本品能抗過敏及提高血漿蛋白。
(4)疏風湯
蘇葉、荊芥、防風、芫荽、西河柳、浮萍各9g,蟬蛻6g,薄荷4.5g,薏苡仁根30g。水煎2汁,1日分服。治療蛋白尿久治不愈。
對腎病綜合征可先投僵蠶粉,病程較長而癥情復雜,且反復發作的病例,則給以龍蜂方或疏風湯;對血漿蛋白偏低者,則予益腎湯;療程較長,久病入絡者,宜加活血化瘀藥如益母草、澤蘭葉、水蛭粉。
郭某,男,12歲。2年來間歇性浮腫6次,其病日甚。
診斷“真性類脂性腎病”,乃轉入中醫病房。全身浮腫如一大水囊,小便極少,腹圍73.5cm,體溫38.6℃,血壓105/80mmHg,小便比重1.007,蛋白(++++),顆粒管型、紅細胞(+),血總蛋白33.5g/L,白蛋白11.9g/L,球蛋白21.6g/L,A/G0.555:1,膽固醇17.32mmol/L,X線攝片顯示胸膜炎,兩側橫膈升高。
已呈彌留階段,癥極危篤。脈沉細,舌淡、苔白。
見水休治水,氣化腫自退,治以健脾補腎。處方:生地、黨參、黃芪、茯苓各15g,破故紙、胡蘆巴、炒雞內金、白術、巴戟天、生紫菀各9g。煎2汁,每日1劑。外治方:鮮石蒜、蓖麻子等份搗爛如泥,敷兩足涌泉穴,外以紗布扎定,日1換。
藥后癥狀日見好轉,尿量最多可達4400ml/天。服54劑后浮腫全退,精神轉佳。尿檢:比重1.022,尿常規無異常,血總蛋白74g/L,白蛋白49g/L,球蛋白25g/L,A/G1.95:1,膽固醇2.89mmol/L,痊愈出院。隨訪20年,迄今無復發。內服方立足于肺、脾、腎三經,制水之正治也;外敷之石蒜葉,似蒜韭,開白花,多見于江南庭院花圃邊沿,與蓖麻子搗爛敷兩涌泉穴,確能利尿。
2.中藥代激素探索
激素的興起,為某些疾病的治療開辟了新途徑,其作用主要在抑制機體異常免疫,確有療效,然而它容易影響人體正常免疫功能,亦為人所共識,出現藥源性后遺癥更使人視為畏途。曩年曾試從中藥方面尋找同類藥物,以冀取而代之,經使用于腎病綜合征,頗有所獲。
代激素方:首烏、淮山藥、黃芪、太子參、甘草、紫河車各等份,合成散劑,每服1.5g,每日3次,開水送下。
服用本方過程中,無不適反應。經治30余例,皆取得滿意療效,未見后遺癥,亦未見復發。在試用本方治療的兩組中,一組已用過激素,另一組則否。
臨床觀察,對激素依賴型,在抽減激素中出現反跳,加服本方后能順利達到撤激素的效果;而對接受激素即產生嚴重副作用,或礙于血尿、高血壓、氮質血癥等一些不能耐受激素治療的患者,服本方后能有效地控制蛋白尿和改善血膽固醇癥,療效鞏固,很少復發。
神農養生寶典的微博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