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蘆葦為多年生高大直立草本植物,冬季枯黃,來年發出新芽,有較強的耐鹽能力。蘆葦用途很廣,是造紙的優質原料,也可用來織席、簾等。遼河三角洲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濱海蘆葦沼澤濕地,割葦人往往等到冬季大地封凍之后前來收割。蘆葦每年收割一次,過去,收割后的葦塘會在春節前后放火“煉塘”,近年來已被明文禁止。
材料二 下面為遼河三角洲蘆葦分布圖和蘆葦景觀圖。
(1)概述圖示地區蘆葦分布特點,并簡要分析原因。
(2)分析遼河三角洲割葦人選擇在封凍之后收割蘆葦的原因。
(3)簡述蘆葦收割后“煉塘”的利和弊。
【答案】
(1)集中連片分布于三角洲;沿河谷和海岸分布;原因:地勢低平,為淺水覆蓋的地區。
(2)蘆葦到冬季進入成熟期;成熟的蘆葦高大適宜收割;冬季濕地封凍后,便于割葦工人進入濕地作業。
(3)有利:減少病蟲害;提高地表溫度和增加養分,提高來年蘆葦產量;弊:大量燃燒蘆葦易造成空氣污染。
【解析】
【詳解】
(1)蘆葦喜歡水濕環境,圖中的三角洲、河谷、河岸地區,地勢低平,為淺水覆蓋的地區,適合蘆葦的生長,圖中顯示這些地區蘆葦分布較廣。
(2)遼河三角洲割葦人選擇在封凍之后收割蘆葦是因為蘆葦到冬季進入成熟期,最適宜收割;同時,冬季濕地封凍后,便于割葦工人進入濕地作業。其他季節濕地泥濘且不安全。
(3)蘆葦價值比較高,每年割葦可以增加收成;割葦后降低植株密度,光照增加,有利于發新芽及其成長;而且成年蘆葦干枯后不及時收割容易造成火災。
(4)在蘆葦地“煉塘”的有利之處在于可以減少地表覆蓋物,增加地表光照和下年新蘆葦生長空間;減少蟲害;燃燒的灰燼可提供養分,提高來年的蘆葦產量。“煉塘”的弊端主要是不利于秸稈還田,燃燒還會造成大氣污染等。
【點睛】濕地的生態功能: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具有調節氣候(增加空氣濕度,增加降水量,減小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調蓄水量、凈化水體、釋放氧氣、美化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