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體十大補氣穴位
1
脾俞穴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
位置:人體的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
作用:外散脾臟濕熱之氣
2
足三里
歸經:足陽明胃經
位置:在小腿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外開一橫指(中指)
作用: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健脾和胃、祛病延年
3
膻中
歸經:任脈
位置:位于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作用:集心包經氣血,可以緩解氣滯、氣逆之心肺胃病、乳病
4
關元
歸經:任脈
位置:在下腹部,肚臍直下3寸
作用:補攝下焦元氣,扶助機體元陰元陽
5
氣海
歸經:任脈
位置:前正中線上,臍中下1.5寸
作用:溫陽益氣、化濕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
6
涌泉
歸經:足少明腎經
位置: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笫2、 第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作用:益精補腎、滋養五臟六腑
7
太溪
歸經:足少陰腎經
位置: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作用: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
8
百會
歸經:督脈
位置:位于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作用:醒腦開竅、安神定志、升陽舉陷、通督定癇
9
肺俞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
位置:在背部,笫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調補肺氣、補虛清熱
10
懸鐘
歸經:足少陽膽經
位置:位于小腿外側,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作用:泄膽火、淸髓熱、舒筋脈,平肝息風,舒肝益腎二:60個重要穴位功效
二:精選5個“急救穴位”送給你,一分鐘能治這些病!
1.一分鐘治療落枕:風府穴
輕松取穴:
風府穴在后腦正中線,與自己的耳垂平行;取穴的時候,兩個食指分別從兩側耳垂下方出發,在后腦交匯的中間位置,就是風府穴。
主要作用:
風府穴對于睡姿不當天造成的落枕,效果非常明顯;除此之外,風府穴還有一個重要作用,預防腦中風。在治療腦梗后遺癥的時候,風府穴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緩解面部神經,從而改善嘴歪眼斜。
操作方法:
風府穴可以采用拇指按揉,一次不低于5分鐘。
風府穴
2.一分鐘緩解心絞痛:中沖穴
輕松取穴:
中沖穴位于中指上,左右各一;在中指最前端,指甲蓋下就是。
主要作用:
中沖穴,是心包經的要穴。手掌,就是人體五臟的縮略圖,而中沖穴,就代表心臟。對于心肌炎、冠心病、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臟不適癥狀,都可以通過中沖穴來調理。
操作方法:
中沖穴不適合拇指按揉,最好用棉簽的棉花頭進行按揉,一次不低于5分鐘;也可以采用艾灸進行。
中沖穴
3.一分鐘治療腹痛腹瀉:天樞穴
輕松取穴:
天樞穴位于腹部,在肚臍左右各一;在肚臍左右,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并攏,各三指寬的地方就是。
主要作用:
天樞穴,是大腸的募穴,可以調理腸道、理氣行滯、幫助消化積食。如果遇到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疼、腹瀉,趕緊找一找天樞穴,一定會讓你緊縮的眉頭舒展開的!
操作方法:
天樞穴適合按壓,用兩個拇指同時下壓,按壓5秒,一組不低于200次。
天樞穴
4.一分鐘治療打嗝:天突穴
輕松取穴:
天突穴位于兩根鎖骨正中間,有一個明顯的凹陷,凹陷中間就是。
主要作用:
天突穴就像是人體的煙囪,具有疏氣的作用。腹部、胸部有什么悶氣,都可以通過它來疏通,尤其是遇上打嗝不止的時候,更是它大顯身手的好機會。
除此之外,很多人有“梅核氣”,就是喉嚨異物感,下不去上不來的,用天突穴就可以調理,每天按壓10下,以感覺酸脹即可。
操作方法:
天突穴適合按壓,用拇指或者食指都可以,打嗝的時候按一會兒就能止住。
天突穴
5.一分鐘消除胸悶、散氣:膻中穴
輕松取穴:
膻中穴位于胸前,連個乳頭連線正中間。
主要作用:
“氣匯膻中”,人體的負面情緒:急躁、生氣、發怒、緊張等,都存在膻中穴,這些“氣體”不僅會造成胸悶,還會造成我們的肢體降壓、血管緊張收縮,對人體危害很大。我們可以通過按揉膻中穴來將這些“氣體”排出去。
操作方法:
用拇指按揉即可,一次3分鐘;注意,膻中穴很敏感,開始按揉的適合會有少許疼痛。
三:60個常見疾病的重要“特效”穴位
1、發熱穴----膻中(大椎、肺俞)
2、萬能穴——合谷
3、長壽穴——足三里
4、消氣穴——太沖
5、強胃穴——足三里
6、腰痛穴——飛揚
7、疏筋穴——陽陵泉、涌泉
8、健脾穴、肚脹穴——公孫
9、補腎穴——太溪
10、止痛、冠心血管穴——膻中
11、補血穴——血海
12、止咳穴——極泉、尺澤
13、皮膚病穴——曲池
14、消炎穴——商丘
15、耳鳴穴——少海
16、頸椎病穴——天窗
17、膝痛穴——內關
18、頭暈、嘔吐、腸炎穴——梁丘
19、打嗝不止、嘔吐穴——涌泉、內關
20、鼻炎穴——豐隆、手三里
21、護膝穴——曲泉
22、手腳麻木穴——復溜、環跳
23、糖尿穴——地機
24、牙痛穴——合谷、肩井
25、膽結石穴——中瀆
26、失眠、遺尿遺精穴——然谷、太沖
27、恐懼病穴——太溪
28、治痘穴——太沖、曲池
29、感冒鼻塞、嗓子痛、痔瘡穴——孔最
30、雀斑穴——絲竹空
31、眼袋穴——承泣
32、魚尾紋穴——瞳子髎
33、噩夢穴——厲兌
34、肚子痛穴——下巨虛
35、胃腸炎穴——天樞
36、膀胱炎、前列腺炎、腎炎穴——水道
37、嗓子失聲穴——大鐘
38、黑眼圈穴、皮膚增白穴——四白
39、減肥穴——帶脈
40、月經不調穴——水泉、帶脈
41、腦供血不足穴——解溪
42、糖尿病穴——腕谷
43、扭傷穴——大包
44、厭食、脫發穴——太溪
45、便秘穴——帶脈
46、過敏性鼻炎穴——迎香
47、腦血管穴——瘛脈
48、網球肘穴——少海、肘髎、尺澤
49、手麻穴——支正
50、坐骨神經穴、脊椎病——后溪
51、腰椎盤突出穴——筋縮
52、美容穴——天容
53、急性咽喉腫痛穴——少商、關沖、涌泉
54、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尺澤
55、急性扁桃體炎穴——中渚
56、咳喘穴——中府
57、夜間 咳嗽穴——魚際
58、補氣穴——經渠、氣海
59、感冒、白內障穴——肩髃
60、明目穴——中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