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蔡襄七言絕句一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吳琚,字居父,號雲壑,南宋汴梁(今河南開封)人,南宋著名書法家。約生於南宋紹興間,卒於慶元間,主要活動于孝宗、光宗和寧宗三朝。父吳益是宋高宗吳皇后弟,母為秦檜長孫女。吳皇后善書法,喜臨《蘭亭》,能仿高宗書法。高宗嘗書《六經》賜國子監刊石,有倦意時,即命吳皇后續書,“人莫能辨”。 吳琚少年時從陳傳良問學,乾道九年(1173)特授添差臨安府通判,歷尚書郎,以部使者總淮東軍餉,淳熙十五年知襄陽府。紹熙中至少傅。孝宗崩,光宗以疾不能執喪事,吳琚勸太皇太后不要垂簾而立寧宗。吳琚后歷知鄂州、慶元府、鎮安軍,位至少師,判建康府兼留守,曾出使金國,以信見稱。卒謚忠惠,世稱吳七郡王、汴王。謚忠惠。其著作有《雲壑集》。
吳琚性淡泊好古,工詩詞,尤精翰墨,孝宗常召之論詩作字。擅正、草,工行書,極似米芾,而自有峻峭氣格。《江寧府志》云:“琚留守建康,近城與東樓平樓下,設維摩榻,酷愛古梅,日臨鐘(繇)、王(羲之)帖。”大字極工。京口(今江蘇鎮江)北固“天下第一江山”墨跡,乃為吳琚所書,今六大字額仍存,佳書為名山增輝。其書法明顯特點是酷似米芾,后人認為南宋著名書法家中,得米襄陽筆墨神韻者,應首推吳琚。
吳琚的書法如果不看署名或印章,是很難與米芾書法分辨的。清安岐《墨緣匯觀》記其《壽父帖》云“初視之以為米書,見款始知為雲壑得意書”。另如清代鑒賞家曹溶誤定吳琚的《雜書十帖》為米書。雖然吳書極近老米,但究竟與米書存在一些差別,比如吳琚書法有圓熟過之之嫌,終不及米芾的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瀟灑俊宕之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