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寧寧女士自18歲起開始練習書法和篆刻,師從趙家熹、韓紹玉、啟功先生。 1982年,考入北京印痕樓治印社從事專業刻字工作,從而打下來扎實的篆刻基礎。30多年來,她每天黎明即起,勤奮臨帖,筆耕不輟,終有收獲。她習古人而又不受古人牢籠,集真草隸行技法為己所用,納古今名人法度聽予調譴。飄游于藝海書林,得趣于墨海弄潮。
她的作品隨內容情感起伏變化,宛如音樂抑揚頓挫的節奏,令人領略到一種行云流水般的愉悅情感。韓寧寧女士的作品筆法純熟、法度嚴謹、貌豐骨勁、味厚神藏、超然獨出、結字穩妥勻停、通篇布局疏密得當、氣息平和端莊,溫文爾雅、自成一家,充分顯示出了她高超和深厚的書法功底。在行楷書作品的創作中,比較難處理的是相同字體,而寧寧筆下的這些相同的字體,卻是面貌各異,風韻天成,或頓或挫,或放或收,或如清風自然爽快,或如泰山穩如磐石,濃妝淡抹總相宜,彰顯出書家楷書扎實的過硬功力。
她的作品,或楷、或行、或草,行筆自然,將楷、行、草融為一體,風貌瀟灑奇倔,剛柔相濟,淵源古典,參透出新,極有現代意趣。結體開張,動靜合宜,伴隨著墨色的變化,使整個篇章有了跳宕而響亮的韻律感。而作者深厚的功力和精湛的美學修養在線面條的熔鑄上表現得更有創造性。她的作品雖然墨色反差大,燥潤形態幅度較寬,但線條的控攝性很強,浸潤和飛燥都把握了形質的綿密,點畫中實而外輪廓不至渙散無力,增加了整體感覺上的清朗、溫婉。特別是她融合楷書、行書等書體形式,精益求精,分別費時一年多傾情創作的書法鴻篇巨作《道德經》和毛主席詩詞,更是展現了她超凡脫俗與神逸俊秀的書學藝術內涵。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漢字從產生起就與中華民族相生相伴,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發展、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的保存與傳承作出巨大貢獻。同時,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與演變,其本身又構成了一門獨特的造型藝術,并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征符號,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一花獨放。行書作為其中實用性與藝術性兼備的主流書體,自產生以來就為歷代書家親睞并在其中盡展其能,各顯風騷,造就了書法史上一道蔚為壯觀的風景。但對行書的研究歷來偏重于藝術風格和流派,鮮有從書體這個角度來對其進行深層次的研究。本文試從行書產生、流行、發展等進行一個大概的梳理,旨在探求行書生生不息之源和在書法藝術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影響,以便“古不乖時,今不同弊”,在當下更好地傳承和抒寫這首無言的流行詩。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