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扁桃體位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會處,此處的粘膜內含有大量淋巴組織,是經常接觸抗原引起局部免疫應答的部位??谘什可掀は碌牧馨徒M織團塊。在舌根、咽部周圍的上皮下有好幾群淋巴組織,按其位置分別稱為腭扁桃體、咽扁桃體和舌扁桃體。
扁桃體是一個免疫活性器官,可產生淋巴細胞和抗體,具有抵抗細菌和病毒的功能,并使整個機體產生免疫。口咽部是飲食和呼吸的必經之路,較易隱藏病菌和異物,扁桃體協(xié)同咽部豐富的淋巴組織,執(zhí)行著這一特殊區(qū)域的防御保護任務。因此,對一個健康人來說,扁桃體就像個看門人,起著守護的作用。
【【【基本結構】】】
扁桃體腭扁桃體是一對扁卵圓形的淋巴器官,位于扁桃體窩內。扁桃體窩:口咽外側壁在腭咽弓和腭舌弓之間的三角形凹陷。粘膜上皮向實質內下陷形成不陷窩,稱扁桃體小窩。扁桃體前下部分被子腭舌弓遮蓋,其上端未被覆蓋的部分由結締組織構成的扁桃體體囊包繞, 扁桃體此囊僅借疏松結締組織與咽肌相連。此處常是扁桃體周圍膿腫形成部位。 咽淋巴環(huán)由腭扁桃體、咽扁桃體、咽鼓管扁桃體、舌扁桃體組成。
1、咽扁桃體:在咽穹粘膜處,淋巴組織豐富稱為咽扁桃體。
2、咽鼓管扁桃體:在咽鼓管咽口附近粘膜內的淋巴組織。
3、舌扁桃體:在舌根部粘膜下有許多小結節(jié)狀淋巴組織,使粘膜表面呈現(xiàn)許多丘狀隆起,稱扁桃體。
通常所說的扁桃體即指腭扁桃體而言。腭扁桃體有一對,位于舌腭弓與咽腭弓之間,卵圓形,表面為復層鱗狀上皮所覆蓋。上皮向扁桃體內部陷入形成10~20個隱窩,隱窩中含有脫落的上皮細胞、淋巴細胞及細菌等。上皮下方及隱窩周圍密集分布著淋巴小結及彌散淋巴組織,淋巴細胞常穿過上皮而沉積于口咽部。扁桃體的被膜是一層致密的結締組織,它把腭扁桃體與鄰近器官隔開,有阻止腭扁桃體感染擴散的屏障作用。
【【【扁桃體生理意義】】】
扁桃體可產生淋巴細胞和抗體,故具有抗細菌抗病毒的防御功能。咽部是飲食和呼吸氣的必經之路,經常接觸較易隱藏病菌和異物。咽部豐富的淋巴組織和扁桃體執(zhí)行著機體這一特殊區(qū)域的防御保護任務,不過此處也易遭受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等到病菌和侵襲而發(fā)炎。這些細菌通常就存在于人的咽部和扁桃體隱窩內。正常情況下,由于扁桃體表面上皮完整和粘液腺不斷分泌,可將細菌隨同脫落的上皮細胞從隱窩口排出,因此保持著機體的健康。當機體因過度疲勞、寒冷、潮濕、煙酒過度等原因而使抵抗力下降,上皮防御機能減弱,細菌繁殖加強,腺體分泌機能降低時,扁桃體就會遭受細菌感染而發(fā)炎。若扁桃體炎反復發(fā)作并對全身產生不利影響時,可以考慮將扁桃體用手術摘除。
【【【扁桃體炎】】】
1、原因:
當人的抵抗力下降,如過度疲勞、缺乏鍛煉、營養(yǎng)不良之時,扁桃體的防御能力就會減弱,各種細菌病毒就會引入扁桃體,導致扁桃體發(fā)炎。
當扁桃體發(fā)生炎癥的時候,脫落上皮、淋巴細胞及細菌會堆積在隱窩開口處,此時扁桃體表面就會出現(xiàn)點狀豆渣樣物。 扁桃體炎的致病原以溶血性鏈球菌為主,其他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桿菌以及病毒等也可引起。
當其它疾病導致病菌侵入扁桃體時,也會發(fā)生炎癥,如流行性感冒、急性鼻咽炎。扁桃體發(fā)炎會出現(xiàn)紅腫、疼痛、化膿。輕者低熱、咳嗽,喉部不適;重者高燒不退、呼吸急促,甚至高熱驚厥,需要及時治療。
2、癥狀:
扁桃體炎的全身癥狀:起病急、寒戰(zhàn)、高熱、可達39~40°C,一般持續(xù)3~5天,尤其是幼兒可因高熱而抽搐、嘔吐或昏睡、食欲不振等。
局部癥狀:咽痛是最明顯的癥狀,吞咽或咳嗽時加重,劇烈者可放射至耳部,此乃神經反射所致,幼兒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鬧不安。兒童若因扁桃體腫大影響呼吸時可妨礙其睡眠,夜間常驚醒不安。
3、中醫(yī)談扁桃體炎
肺經風熱型:證見發(fā)熱畏寒,咽痛,咳嗽,苔白或黃,脈數(shù)。
肺胃蘊熱型:證見高熱畏寒,咽痛劇烈,吞咽困難,口渴引飲,口臭便秘,舌紅,苔黃厚,脈洪數(shù)。
熱毒內盛型:證見高熱不退,咽癇有增無減,伴同側耳痛,吞咽困難,苔黃質紅,脈洪數(shù)。
虛火上炎型:證見咽干口燥,咽部似有物堵塞感,干咳,伴手足心熱,或氣短,腰酸,苔少,舌紅,脈細數(shù)
腎陰虛型:證見口燥咽干,人暮尤甚,且有灼熱微痛,異物感,伴五心煩熱,頭暈,不易耐勞,喉核及四周發(fā)紅,喉核上有黃白色膿栓擠出,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無力。
肺脾氣虛型:證見咽干,刺癢,微咳,痰少而粘,咯吐不出,人寐頭上汗多,喉核暗紅連及周圍,喉核上有白色點狀短痕,或乳酪樣膿栓擠出,舌質淡紅少苔,脈細數(shù)。
4、危害
正常情況下,扁桃體的淋巴細胞和抗體能將病菌消滅或控制住,維持機體的健康。但當身體抵抗力下降,或者病菌多次侵襲,特別是病菌數(shù)量大、毒力強時,扁桃體會發(fā)生炎癥,輕者低熱、咳嗽,咽喉疼痛;重者高熱、呼吸急促,甚至發(fā)生驚厥。 若治療不及時,人體抵抗力不足以戰(zhàn)勝病菌時,炎癥就可向周圍組織擴散,并可經血液播散至其他器官,使之發(fā)生炎癥,還會引起全身性的病理反應。
局部并發(fā)癥:炎癥可向周圍擴散,最常見的是扁桃體周圍膿腫;向上可引起急性中耳炎、鼻炎、鼻竇炎;向下引起急性喉炎、支氣管炎、肺炎等。
全身并發(fā)癥:與各個器官對鏈球菌所產生的變態(tài)反應有關。有急性關節(jié)炎、風濕熱、急性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急性腎炎等,導致心臟、腎臟、關節(jié)等方面的嚴重損害。
【【【闌尾的位置、結構、功能】】、
闌尾又稱蚓突,是細長彎曲的盲管,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腸與回腸之間,它的根部連于盲腸的后內側壁,遠端游離并閉鎖,活動范圍位置因人而異,變化很大,受系膜等的影響,闌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
闌尾是一個淋巴器官,其淋巴液回流方向與靜脈血回流相一致,可達回結腸淋巴結。闌尾的淋巴組織在出生后就開始出現(xiàn),12~20歲達高峰,以后漸減少,60歲后漸消失,因此成人切除闌尾,無損于機體的免疫功能。
闌尾的神經由交感神經纖維經腹腔叢和內臟小神經傳入,因其傳入的脊髓節(jié)段在第10、11胸節(jié),所以急性闌尾炎發(fā)病開始時,常有第10脊神經所分布的臍周圍牽涉痛。
闌尾的功能:
闌尾具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參與機體的免疫功能,應歸于中樞免疫器官,它擔負著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兩大功能。最新研究成果證實,闌尾還具有分泌細胞,能分泌多種物質和各種消化酶,以及促使腸管蠕動的激素和與生長有關的激素等。
闌尾可以幫助抑制具有潛在破壞作用的體液性抗體反應,同時能夠提供局部的免疫作用。闌尾吸收腸道內的抗原并對其作出反應,這種局部的免疫系統(tǒng)在生理免疫反應以及對食物、藥物、細菌或病毒性抗原的控制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闌尾的功能還包括使白細胞對各種抗原或存在于胃腸道的異物產生影響,這樣闌尾就有可能抑制破壞血液和淋巴產生的體液抗體反應,促進了局部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