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
原文:
楊儀字威公,襄陽人也。建安中,為荊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而詣襄陽太守關羽。羽命為功曹,遣奉使西詣先主。先主與論軍國計策,政治得失,大悅之,因辟為左將軍兵曹掾。及先主為漢中王,拔儀為尚書,先主稱尊號,東征吳,儀與尚書令劉巴不睦,左遷遙署弘農太守。建興三年,丞相亮以為參軍,署府事,將南行。五年,隨亮漢中。八年,遷長史,加綏軍將軍。亮數出軍,儀常規畫分部,籌度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軍戎節度,取辦于儀。亮深惜儀之才干,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十二年,隨亮出屯谷口,亮卒于敵場。儀既領軍還,又誅討延,自以為功勛至大,宜當代亮秉政,呼都尉趙正以《周易》筮之,卦得“家人”,默然不悅。而亮平生密指,以儀性狷狹,意在蔣琬,琬遂為尚書令、益州刺史。儀至,拜為中軍師,無所統領,從容而已。
初,儀為先主尚書,琬為尚書郎,后雖俱為丞相參軍長史,儀每從行當其勞劇自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憤形于聲色嘆咤之音發于五內。時人畏其言語不節,莫敢從也,惟后軍師費祎往慰省之。儀對祎恨望,前后云云,又語祎曰:“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復及。”祎密表其言。十三年,廢儀為民,徙漢嘉郡。儀至徙所,復上書誹謗,辭指激切,遂下郡收儀。儀自殺,其妻子還蜀。
譯文:
楊儀,字威公,襄陽人。建安年間,他為荊州刺史傅群的主簿,背離傅群前往投奔襄陽太守關羽。關羽任命他為功曹,派他奉命西行去見劉備。劉備與他談起國家軍事大計,議論政治得失,非常喜歡他,于是征召他為左將軍兵曹掾。及至劉備為漢中王,又升任楊儀為尚書。劉備稱帝后,東征東吳,楊儀與尚書令劉巴不和,便被降職,名義上擔任弘農太守。建興三年(225),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代行相府事宜,準備南行。建興五年(227),楊儀跟隨諸葛亮到漢中。建興八年(230),楊儀被升為長史,同時兼任綏軍將軍。諸葛亮多次出兵,楊儀常常幫他規劃部署,籌措糧草,做事不需費時考慮,很快就利索地處理完畢。軍中調度指揮,都由楊儀安排和檢查。諸葛亮深愛楊儀的才干,借助魏延的驍勇,常遺憾二人不和睦,但又不忍心偏廢他們任何一方。建興十二年(234),楊儀跟隨諸葛亮出軍屯扎在谷口。諸葛亮病逝于沙場。楊儀已率領部隊退回,又討伐誅殺魏延,自以為功勞特大,理當接替諸葛亮執掌朝政,于是招呼都尉趙正用《周易》卜卦,卦為“家人”,楊儀沉默不歡。而諸葛亮生前已有秘密的打算,認為楊儀性情急躁胸襟狹窄,有意讓蔣琬擔當重任,蔣琬于是為尚書令、益州刺史。楊儀到京城后,被任命為中軍師,沒有部屬,只不過是閑職而已。
起初,楊儀任先主手下的尚書,蔣琬為尚書郎,后來雖然都任丞相參軍長史,楊儀每次隨行,承擔軍中繁重的工作,自認為比蔣琬資歷老,才能超過蔣琬,于是言語表情經常流露出怨憤之色,斥責他人嘆息自己的言語發自內心。當時人們都畏懼他言語不加節制,沒有誰敢與他交往,只有后軍師費祎前往慰勞看望他。楊儀對費祎表示自己的怨恨,說了許多以前的事,還對費祎說:“以前丞相去世時,我如果舉兵去投靠魏國,今日處世怎會落魄到這種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費祎便秘密地將這些話向上奏報。建興十三年(235),楊儀被廢為平民,流放到漢嘉郡。楊儀到了流放地,再次公開指責批評朝廷,語氣措辭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楊儀自殺,他的妻子孩子回到蜀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