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寧波銀行高管暴富路徑
有跡象表明,寧波銀行(002142)高管和內部職工持股的資金來源并非完全是自有資金,其資金來源主要是銀行的信貸資金,包括寧波銀行以房貸資金名義提供的貸款和其他銀行的股權質押貸款。

  根據寧波銀行2007年上市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2004年財務數據,凈利潤為4.38億元,每股凈資產4.16元。而一份寧波銀行2004年提交給當地工商局的年報資料顯示:凈利潤為7740萬元,每股凈資產1.07元。

  一起訴訟,將寧波銀行高管暴富的鏈條一一呈現。

  7月15日,寧波銀行起訴一名在職員工,要求其歸還2004年從銀行借的購房貸款,本息合計28萬多元。此舉再次將2004年寧波銀行高管大量持股的內幕引爆:寧波銀行以提供購房貸款為名資助10名高管購買寧波銀行的原始股,每股認購金額為1元,資金缺口再通過向其他銀行質押股權獲得。

  為了達到低價認購的目的,寧波銀行高管將該行2004年4.38億元的凈利潤壓縮為7740萬元,并突擊大量計提各項準備金。這使得寧波銀行的高管得以以凈資產的1/4認購股份,創下了中國金融史上的第一例。

  7月21日,寧波銀行高管持有的約4200萬股份中,有25%即約1050萬股解禁可上市流通。當日股價最高為10.32元,最低為9.31元,按照平均值10元計算,寧波銀行10名高管可輕松套現逾1億元。

  貼息貸款暗度陳倉

  “2004年貸款就是買股權而不是買房子的,這在寧波銀行是人盡皆知的事情,現在他們是為了報復我們捅出內幕而起訴我。”被起訴的張姓員工說,“一個最顯然的證據是,如果是購房貸款,為什么2004年沒有簽訂房屋抵押貸款合同,而是到了2006年5月才通知我們找一個房子辦理抵押?”

  張是寧波銀行天源支行的一名員工,他在2004年以獲得的25萬元“購房貸款”申購了20.23萬股股權。在2006年5月初,寧波銀行結算經理通知其前去辦理無息貸款的抵押手續。“因為沒有合適的房子抵押,我就把股權抵押了。”張說。

  到了2007年7月,寧波銀行上市前,銀行通知說他的股權已經被取消,并要求他在股權轉讓協議上簽字。他的20多萬股權被分成兩部分轉讓給銀行的高管,其中122300股轉讓給副行長陳雪峰,另外80000股轉讓給工會負責人崔志生。他出示的兩份《股權轉讓協議》顯示:上面只有副行長陳雪峰和崔志生的簽名,乙方姓名、簽字均為空白。

  從2004年到2007年,寧波銀行先后頒發了三個與入股資金有關的文件,其中2004年1月21日,寧波銀行下發了“關于印發《寧波市商業銀行職工購房(裝修)貼息貸款暫行辦法》的通知(甬商銀[2004]37號)”。

  上述文件最主要的內容就是確定了按級別申請購房貼息貸款的最高額度標準:總部行長級為150萬元,總部副行長級為120萬元,然后是一級行行長、副行長、二級行行長、副行長依級別遞減,直到基層普通員工25萬元。

  而在隨后的2004年9月16日下發的《寧波市商業銀行內部員工投資入股有關規定》(甬商銀[2004]364號),又按級別確定了入股的額度,總部行長最低入股額150萬元,最高入股額180萬元,總部副行長最低入股額120萬元,最高150萬元,同樣也是依級別遞減,基層員工最低入股額20萬元,最高入股額25萬元。

  對比這兩份文件,巧合的是,前一文件確定的購房貸款額度的等級和后一文件確定的購買股權的額度等級基本吻合,不但從上到下都分為8個級別,而且每一級別的最低入股額與同級的房貸最高額度標準相同。

  據另一位參與股權申購的寧波銀行職工介紹,2004年她和別的員工一樣,在本行以“購房裝修(貼息)貸款”的名義貸了25萬元購買20萬股本行股份,而購買20萬股份的資金就是來源于從本行以房貸名義貸的款。而且,不論是行長還是普通員工,大部分入股資金就是2004年發放的購房裝修貸款。

  股權質押瞞天過海

  隨后,2007年2月15日,寧波銀行又下發了《關于取消寧波市商業銀行職工購房(裝修)貼息貸款貼息的通知》(甬商銀[2007]132號),規定自2006年12月21日起發生的利息由貸款員工自行支付,總行取消在貸款結息時直接補貼利息的辦法。

  不過,據寧波銀行內部人士透露,上述文件并沒有嚴格執行,而且在該文件下發之前,各支行行長都接到了總行的電子通知,內容包括:1.貼息貸款取消,今后有貼息貸款的員工要按季付息,結算管理部要改變賬號,員工所付利息作為年終獎返回;2.員工有在本行貸款的,到期后還清,如要貸款盡量到其他銀行貸;3.如在鄞州銀行貸款直接入股的,要說明情況并說明已還清。

  從以上內部通知可知,貼息貸款一直在執行。那么寧波銀行那些公開的文件又是在掩飾什么呢?

  購房貸款最多只有100多萬,與高管們認購的股權資金相差懸殊,這些巨大的差額資金又是怎么來的呢?根據本刊記者了解,它主要來源于用寧波銀行股權向鄞州農村合作銀行質押貸款而獲得的資金,尤其是那些需要大量持有股份的行長級高管人員。

  《招股說明書》顯示,寧波銀行的高管分別有大量股權質押在鄞州農村合作銀行,其中陸華裕質押500萬股,俞鳳英400萬股,其他人員除應林軍無質押外,皆質押了從400萬股到100萬股。招股說明書稱“質押貸款的用途均為購房貸款”,與從寧波銀行獲得的貸款用途是一致的。

  而且,持股數越多的高管,質押的股權數量也越大,如果再加上從寧波銀行的貸款部分,總金額與入股資金量基本相當。

  以質押1股貸款1元計算,董事長陸華裕質押500萬股獲得500萬元,加上其購房貸款150萬元,合計650萬元,與其入股700萬股所需資金非常接近;行長俞鳳英質押400萬股獲得400萬元,加上購房貸款120萬元,合計520萬元,與其入股600萬股所需資金非常接近;其他高管用來購房的貸款從520萬元到200萬元不等,也與其入股所需金額接近。

  據悉,鄞州原為寧波下屬的一個縣,現在為寧波的一個市轄區,鄞州農村合作銀行(現稱鄞州銀行)與寧波銀行的主要高管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資金鏈條顯示:10名高管幾乎不需付出分文現金即可獲得4200萬股份,以寧波銀行上市后股價峰值32元計,價值逾10億元。

  以凈資產1/4入股

  根據寧波銀行2007年上市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2004年財務數據,凈利潤為4.38億元,每股凈資產4.16元。而一份寧波銀行2004年提交給當地工商局的年報資料顯示:凈利潤為7740萬,每股凈資產1.07元。

  根據工商資料,2003年,寧波銀行的凈資產已經達到了81567萬元(2002年度為48818萬元),按照當時的總股本41951萬股計算,2003年度的每股凈資產應為1.94元,這還不包括評估后的實物增值。

  據寧波銀行知情人士透露,寧波銀行為了在上市前最大程度降低凈資產,從而實現以最便宜的價格入股的目的,采取在2004年中期違規突擊提取各項準備金81744萬元,其中包括壞賬準備14345萬元、貸款損失準備66530萬元、固定資產減值準備869萬元。

  這樣,通過突擊提取一般準備金、專項準備金和特種準備金,使總資產降低到2988465萬元,而凈資產則變為-14857萬元,為2004年9月凈資產降到34981萬元做了準備,也就是最終要達到2004年9月入股時賬面每股凈資產0.83元,使入股價格1元“合法化”。或許,隨著司法介入的深入,我們有望看到更全面的真相。

  本文發表在8月2日出版的《證券市場周刊》

 

 寧波銀行高管暴富路徑探秘之二

  解剖三份前后矛盾的財報

  田文會/文

  寧波銀行2004年增資擴股時計提了8億多準備金,而2004年末有6.4億元不翼而飛。《證券市場周刊》多番考證發現,惟一合理的解釋就是用準備金調劑利潤,為其高管低價入股鋪路。

  數月前,《證券市場周刊》接到舉報:2004年增資擴股時,為了達到低價認購的目的,寧波銀行突擊大量計提各項準備金8個多億,將該行2004年4.38億元的凈利潤壓縮為7740萬元,使得寧波銀行的高管得以低價認購股份(參見本刊2008年第29期《寧波銀行高管暴富路徑》)。

  經本刊進一步多方求證,調查發現:寧波銀行2004年增資擴股前每股凈產約為1.52元,按1∶1.2的系數,(參考當時商業銀行的增資價格系數)入股價應為1.83元/股,而寧波銀行實際增資擴股的入股價為1元/股。

  “寧波銀行上市過程的確存在很多疑問。”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易憲容說,“上市招股說明書中有些財務數據的真實性也值得考究。”

  每股收益相差25倍

  寧波銀行2004年的營業利潤從原始年報中的-1.09億元爆增至上市招股說明書上的5.8億元,前后相差6.89億元。而每股收益一項從0.04元增加到1.04元,提高了25倍。2004年凈利潤一項,上市招股說明書顯示為4.38億元,2004年《年報》該項只有7740萬元,兩者相差4.6倍。對此巨大差異,在其招股說明書中未做任何說明。

  《證券市場周刊》獲得的《寧波市商業銀行2004年年度報告》(以下簡稱“《2004年原始年報》”)顯示,該年報由上海立信長江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審計師為戴定毅和康吉言。而負責寧波銀行上市招股說明書的會計師事務所正是由該會計師事務所更名而來的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經辦人同樣為戴定毅和康吉言。

  既然是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同一批人審計,為何有如此大的不同呢?

  記者給寧波銀行發函詢問,寧波銀行聲稱不作正式回應,但提供了一份《關于本公司2004年財務數據在原始報表、招股說明書以及增資擴股時招股說明書中有較大差異的說明》(見附文,以下簡稱“《說明》”)。

  對于寧波銀行的《說明》,包括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中方專家咨詢組成員、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于長春在內的諸多專業人士提出了質疑。

  經仔細分析,原來利潤項數字前后呈現巨大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不良準備金提取金額的差異。追根溯源,寧波銀行2004年增資擴股前突擊提取8億多元不良準備金,使得其高管和員工“合法”地以每股1元低價參股。由于低價參股客觀上降低了資本金和每股凈資產,直接損害了其他股東的利益。

  為何前后兩個報告的利潤項出現天壤之別?原來其收入和支出項存在巨大差異。

  上市招股說明書顯示,2004年利息收入13.35億元,但《2004年原始年報》該項數據只有9.86億元,相差3.49億元。

  在收入欄有項目出現大幅增加的同時,支出欄有項目出現大幅降低甚至消失,《2004年原始年報》中,營業支出欄內提取準備為3.73億元,但是到了上市招股說明書中,只有資產減值損失項29.8萬元(相應資產減值準備29.8萬元)。少支出,也就等于增加。寧波銀行的2004年利潤因此增加約3.73億元。

  上述兩項增加額總計6.77億元,已經與6.89億元的營業利潤差額相近。

  撥備成利潤調節器

  上市招股說明書中,2004年資產減值損失29.8萬元。從與上市招股說明書配套的《2004-2006財報》,可以看到資產減值的構成,其中壞賬準備25.6萬元,固定資產減值準備216.5萬元,抵債資產跌價準備541.9萬元,唯有貸款損失準備一項不但沒有計提而且因資產價值回升轉回了754萬元。

  《2004-2006財報》中,貸款損失準備只剩下專項準備,專項準備年初余額為5.4億,資產價值回升轉回數754萬元,當期核銷為1.98億元,期末余額3.34億元。

  而2004年原始報表中,專項準備為零。只有貸款損失一般準備金項,年初余額為83.1萬元,當年提取3.73億元,沖銷1.98億元,期末余額1.76億元。

  比較之下,《2004-2006財報》中一般準備項目下3.73億元的當年提取消失了,而專項準備的年初余額為5.4億元,當年不僅沒提取,而且轉回754萬元。

  還有一處令人奇怪的是,2004年原始報表中一般準備和《2004-2006財報》專項準備中核銷數據幾乎一致,都是1.983億元。

  但一般準備和專項準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根據2002年《銀行貸款損失準備計提指引》,貸款損失準備包括一般準備、專項準備和特種準備,一般準備是根據全部貸款余額的一定比例計提的,而專項準備是按照貸款五級分類依不同比例計提。按新會計準則編制的《2004-2006財報》中的專項準備亦是按貸款五級分類依不同比例計提。

  按寧波銀行的說法,“本行的《招股說明書》是根據證監會相關文件規定,要求按照財政部2006年2月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規定并假設以2004年1月1日作為首次執行日進行計量和確認,在此基礎上重新編制了2004年度、2005年度和2006年度財務報表。基于上述報表編制所采用的會計制度的不同,而使當年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出現不同結果。”

  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中方專家咨詢組成員、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于長春表示,如果是按新會計準則重新編制報表后追溯調整,應該有說明,要有會計分錄。

  《2004-2006財報》的確有一個《全面執行新會計準則的凈利潤差異調節表》,在2004年數據一欄中,資產減值損失項在調整前后都是29.8萬元,凈利潤一項,調整前為4.17億元(注意,該數據并非2004年原始年報數據),調整后為4.38億元,僅僅調整了0.21億元。 追溯調整前數據并非2004年原始年報數據,這實在令人費解。而《2004-2006財報》和2004年原始年報同為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另外,貸款損失準備項并未進入《2004-2006財報》資產負債表。

  “以往也有公司上市前對報表做調整,但是涉及金額如此巨大,實在罕見,如果上市公司沒有說明,會很麻煩。”嚴義明律師表示。

  中瑞岳華會計師事務所天津分所所長胡振雷稱,“一般公司在IPO期間,對原始報表的調整是會經常發生,但是差那么多的確少見。如果有這么大的調整,卻沒報露,在信息報露上是有問題的。”

    4億多撥備蒸發

  寧波銀行《2004年原始年報》和2004年增資擴股前中期凈資產審計報告的不良準備數據也有巨大差異。

  2004年《寧波市商業銀行增資擴股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增資擴股工作方案》”)稱,“2004年中期凈資產-14857萬元,其中按照財政部和銀監會的有關規定,提取了應提未提的一般準備金、專項準備金和特種準備金80815萬元。”

  但是《2004年原始年報》的資產負債表中,壞賬準備年末數為零,貸款呆賬準備年末數僅為1.76億元,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年末數為零。與《2004中期凈資產報告》相比,年末有6.4億元準備金不翼而飛。

  從寧波銀行《2004年原始年報》“風險管理情況”一節“資產減值變動情況”一欄可以了解到更確切的情況。

  《增資擴股工作方案》中所稱年中計提的 “一般準備金、專項準備金和特種準備金”在此處全部列出了項目名,分別為“貸款損失一般準備金”、“貸款損失專項準備金”、 “貸款損失特種準備金”,但只有“貸款損失一般準備金”一項有數據,年初余額為83.1萬元,當年新提取準備金3.73億元,運用準備金沖銷資產1.98億元,準備金轉回無,期末余額為1.76億元。專項準備金和特種準備金名下的各數據項都為零。其他資產減值準備金名下的各數據項也為零。總的準備金合計就是貸款損失一般準備金的數字。《2004年原始年報》資產負債表貸款呆賬準備年末數為1.76億元,與上述貸款損失一般準備金的期末余額一致。

  《增資擴股工作方案》所稱增資擴股前提取的一般、專項、特種三類準備金中的專項準備和特種準備消失了,似乎從未發生過上述提取。

  “看起來有點像當初為了增資擴股,刻意把凈資產做下來。”胡振雷表示。

  寧波銀行在上述《說明》中沒有直接解釋不良準備提取數據在2004年年中和年末的不同,但給出了這么一段話,“因增資擴股時對凈資產的審計不能作為會計調賬的依據,而只能作為增資擴股時股價確定的依據,因此本行未按當時對凈資產的審計結果進行調賬”。

  于長春認為根據《2004中期凈資產報告》的表述,2004年增資擴股審計是面向全體股東的,是對外公開的,既然是公開的,就說明已經入賬了,怎么能又不調賬,年末報表連發生額都消失了。寧波銀行的解釋是行不通的。

  “年末報表如果專項準備金和特種準備金核銷和轉回的數據都為零,只存在一種可能情況,那就是追溯調整。那你要寫出根據什么調整,一分錢不差的調沒了。”于長春說。

  求證不良準備

  寧波銀行在《說明》中稱《2004中期凈資產報告》不良準備金數據是增資擴股前根據2002年《金融企業會計制度》計提的。

  《2004中期凈資產報告》中,不良準備金包括壞賬準備、貸款損失準備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三項,對應金額分別為1.43億元、6.65億元和869萬元,總計8.17億元。

  這一提取額度是否合適呢?

  由于記者得到的《2004中期凈資產報告》缺乏相關附注,不便直接計算,《2004年原始年報》根據《說明》是按《城市合作銀行會計制度》編制,但寧波銀行假設了若執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應補提不良準備的情況,根據寧波銀行自己的示范標準和2002年《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可以估算2004中期的不良準備。

  下面分別從貸款損失準備、壞賬準備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來估算。

  根據2002年《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及配套《銀行貸款損失準備計提指引》,貸款損失準備包括一般準備、專項準備和特種準備。一般準備是根據全部貸款余額的一定比例計提的、用于彌補尚未識別的可能性損失的準備,一般準備年末余額應不低于年末貸款余額的1%。專項準備根據貸款五級分類分比例計提。特種準備指針對某一國家、地區、行業或某一類貸款風險計提的準備,由銀行根據不同類別(如國別、行業)貸款的特殊風險情況、風險損失概率及歷史經驗,自行確定計提比例。

  寧波銀行自己確定的2004年末貸款損失準備提取情況為,專項貸款損失準備2.446億元,特種準備不提取,一般準備則沒有明確。

  根據《2004年原始年報》,寧波銀行2004年底各類貸款余額173.75億元,依照“一般準備不得低于年末貸款余額的1%”的規定,寧波銀行2004年末貸款損失一般準備不應低于1.738億元。

  這樣看來,按照《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寧波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總計提取4.184億元(一般準備加上轉向準備)就已經符合規定了。

  根據期末貸款余額及減值準備變動,粗略判斷按金融企業會計制度,2004年中期貸款損失準備與2004年末貸款損失準備額度相當,應不高于年末貸款損失準備。也即,2004年中期寧波銀行增資擴股前貸款損失準備提取4.184億元就已經符合規定。而實際提取的額度為6.65億元,高出2.466億元。

  如果按《2004年原始年報》比例中假設執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時的計提,2004年中期存放同業款項應計提30.3萬元,拆放同業應計提1809.7萬元,其他應收款兩次計提額度應分別為1092萬元和504萬元,應收賬款不計提。壞賬準備應總計提為4246萬元。(而《2004中期凈資產報告》中實際壞賬提取額度為1.43億元,高出1億元。)

  在按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反推2004年中期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時,姑且將年末抵債資產假設提取數5846.9萬元和《2004中期凈資產報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869萬元加總,總計為6715.9萬元。

  最后將上述重新估算的貸款損失準備、壞賬準備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三項數據加總,2004年中期不良準備金總計為5.28億元就已達標,但《2004中期凈資產報告》實際提取了8.17億元。

  如果按5.28億元的額度提取不良準備,寧波銀行2004年增資擴股前預估的年末凈資產將比原34981萬元增加2.89億元,至6.39億元。寧波銀行增資擴股前為41951.4萬股,對應每股凈產約為1.52元,是按《2004中期凈資產報告》計算值0.83元的183%。按1∶1.2的招股系數,參股價應為1.83元/股。
 
 
附:  寧波銀行向本刊提供但未公告的會計差異說明

  關于本公司2004年財務數據在原始報表、招股說明書以及增資擴股時招股 說明書中有較大差異的說明

  關于本公司2004年財務數據在原始報表、招股說明書以及增資擴股時招股說明書中有較大差異的說明如下:

  一、本行2004年之前執行《城市合作銀行會計制度》,2004年年報也按此會計制度的相關規定編制的,立信長江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報告(2005)第20514號也明確本行執行的會計政策為《城市合作銀行會計制度》及其補充規定。

  二、由于我行規模擴張、資本充足率嚴重不足,同時為了開辦新的業務,經董事會、股東大會批準,并報2004年7月27日市政府常務會議批準,同時經寧波銀監局批準,新增注冊資本13.8億元。當時原主要股東為了切實了解投資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經營成果,要求本行聘請國內較好的會計師事務所,按照2002年頒布的《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對本行進行凈資產審計。因此立信會計師事務所按照《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出具的信長會師報字(2004)第21869號《審計報告》,我行2004年中期的凈資產為-14,857萬元,加上2004年下半年預計的凈利潤5,840萬元,2004年凈資產約為-9,017萬元。此外,結合上海立信長江資產評估事務所有限公司對我行實物資產的評估增值43,998萬元,我行2004年凈資產應約為34,981萬元,每股凈資產為0.83元。在此基礎上,參考當時商業銀行的增資價格系數并結合我行實際情況,確定增資價格系數為1:1.2,增資價格為每股(0.83×1.2)元,即1元/股(因增資擴股時對凈資產的審計不能作為會計調賬的依據,而只能作為增資擴股時股價確定的依據,因此本行未按當時對凈資產的審計結果進行調賬)。

  三、本行的《招股說明書》是根據證監會相關文件規定,要求按照財政部2006年2月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規定并假設以2004年1月1日作為首次執行日進行計量和確認,在此基礎上重新編制了2004年度、2005年度和2006年度財務報表。

  基于上述報表編制所采用的會計制度的不同,而使當年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出現不同結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HANGZHOU MUNICIPAL STATE TAXATION BUREAU
貸款損失準備如何稅前扣除
22.2020年修訂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填報詳解(二十二):貸款損失準備金及納稅調整明細表(A105120)
深度長文:銀監會降低撥備覆蓋率的利潤邏輯!詳解銀行各項風險指標
何為貸款撥備率?撥備覆蓋率?
貸款風險分類和風險分類制度的沿革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顺县| 惠水县| 时尚| 普兰店市| 手游| 班戈县| 湖北省| 棋牌| 永定县| 玉门市| 宿州市| 威信县| 浙江省| 洪雅县| 凯里市| 赞皇县| 金坛市| 辰溪县| 澄城县| 武乡县| 彭泽县| 田林县| 固原市| 博野县| 长治县| 同江市| 肥城市| 德化县| 会同县| 嘉善县| 朔州市| 阳城县| 长汀县| 饶河县| 双牌县| 缙云县| 上饶市| 内乡县| 黎川县| 博野县| 凤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