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你說七夕來海南,我就帶你一起浪
鋪前老街的時光
從前,從海口演豐曲口碼頭坐船到對岸的鋪前鎮,大約40多分鐘,
羅豆鎮的路修好之后,也可乘車去海口,但路程將近100公里。
將要通車的鋪前跨海大橋,往返海口和鋪前,車程從2個多小時縮減為20多分鐘,這是一種令人憧憬的跨越。
進入鋪前老街,那斑駁的墻面、雕花的磚垛和被時光沖刷得只剩下筋骨暴露的扇扇木封板,無一不飄蕩著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嶺南地區特有的南洋氣場。
而鑲嵌在廊柱窗檐之中的龍鳳松鶴、荷花蓮藕、梅蘭竹菊,種種鮮明的中華吉祥元素,讓人們看到中西合璧的同時,也體會了華僑懷念故土的審美追求。
一幢幢別有風韻的老式騎樓,從那些殘存的鏤花窗臺中,隱約可見主人當年的貴氣與輝煌。
從明代開始這里船舸云集,舟楫繁忙,是貨物進出口的重要港口。
當年那些往來于南洋、香港、廣東、福建、上海等地的貨物全都經鋪前港轉運,才能到達海口和其他地方。
騎樓街便依港而建,商鋪鱗次櫛比,很是壯觀。
老街始建于1895年,1903年重修規劃,1927年初具規模,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那時正是文昌下南洋商人功成名就,紛紛回鄉建造祖屋自立創業時期。
(以上圖片由鐵嶺老孟拍攝)
如今,好多騎樓人已去樓已空,如同衰老的婦人,容顏滄桑刻滿了歷史的痕跡。
只有不遠處的碼頭依然繁忙,大海濤聲依舊。
徜徉在街道旁,如同行走在新加坡的“海南街”,南洋風撲面而來. “前店后坊”的歷史記憶,在這里便有了現實的穿越。
現在營業的商鋪,大多數也缺少現代商業的喧囂。
街邊的一間理發店,幾位老者在店前的廊下懶洋洋地坐享著融融春日的溫暖,背已略駝的老師傅在為同輩的顧客修理著頭上的邊幅,老式“洋剪”吱吱作響的聲音,就如一首歲月的老歌旋律,悠悠飄在老街的每一個角落,如夢似幻。
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滄桑,這些華僑的騎樓大多已經易主而居,鋪前的南洋風云卻一如既往在勝利老街傳承著。
(以上圖片由海南水無沙拍攝)
從街的這頭轉到那頭,危檐高聳,細街曲折,仿佛從一個時代走向另一個時代,又像是瀏覽了一個舊然相陳的歷史博物館。
歷史不會因時代的變遷而任意改變,
就如同老街盡頭那終年不息的海潮,朝而復夕,浪去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