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里如來佛祖的手幻化成的、壓了齊天大圣孫悟空五百年的山峰,是我們對于五指山最生動的記憶。《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一首唱響祖國大地的老歌,更使得五指山的名字變得耳熟能詳。五指山是海南島的最高山峰,是海南島的象征。以它得名的五指山市位于海南省中部,是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海南歷史文化名城。這里空氣潔凈無粉塵,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達每立方厘米50000個以上,位居全國前列;森林覆蓋率達86.44%,居全國之首,被譽為“翡翠山城”,真正的天然“氧吧”。在大都市的霧霾里待久了,就來這里洗洗肺吧!來到這里,雖然也許遇不到齊天大圣,但能遇上各種趣味多多的好玩法。從山脈到河流,從熱帶雨林到梯田,從瀑布到漂流,從黎苗風情到山珍美食……豐富的自然資源、生物資源、獨特的氣候資源和人文資源,使得五指山成為海南旅游資源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旅行到五指山市,千萬不要錯過以下景點和美食。
【“海南屋脊”五指山】
五指山是海南島的最高山峰,是海南島的象征。主峰海拔1867.1米,素有“海南屋脊”之稱,也是全省的生態核心區域和主要河流的發源地。五指山國家自然保護區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印度尼西亞的熱帶雨林和我國的西雙版納一并成為全球僅存的幾塊熱帶原始雨林之一。“不到五指山,不算到海南”,這是前國家旅游局局長劉毅三度考察五指山并登臨五指山頂峰后發出的感慨。沿景區內一公里的雨林棧道行走,可觀賞桫欏群、空中花園、千年荔枝樹、榕樹、野桃花、天造地設、旦古形成的神石龜等景觀。
五指山五峰并列如撐天五指,在云海中時隱時現。海南古代名人邱俊的七律詩《五指山》:“五峰如指翠相連,撐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銀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煙。雨霽玉筍空中現,月出明珠掌上懸。豈是巨靈伸一臂,遙從海外數中原。”五指山具有原始性、多樣性和獨特性,它神奇幽峻,高聳云天,風景秀麗,氣候涼爽,迷倒過大批登山愛好者。來海南旅游的你,怎么能不來這里看看?
【“至高無上”的水滿鄉】
水滿鄉座落在五指山腳下,距五指山市區34公里。水滿”這個黎語地名的漢語含義是“非常古老、至高無上”。水滿村是一處傳說中的海南黎族侗主的統治中心,歷代統治者征治瓊崖,必到水滿,至今水滿村還遺留著清代名將馮子材的后人。五指山市的旅游景點基本上都集中在水滿鄉。這里有'五指山觀山點',可近距離一覽五指風韻;步行在'熱帶雨林棧道'上,但覺清涼的空氣沁人心脾,能讓人體會到回歸山林的悠閑和輕松。
【黎峒文化園】
位于五指山腳下的水滿鄉,正對“海南屋脊”五指山的主峰,是五指山風景的最佳觀賞點。區內建有黎祖祭拜園、五大方言村、三月三廣場、山門廣場、中軸臺階及海南民族展覽館。黎峒文化園依托區內原生態的黎族村落及其黎族傳統文化,突出黎族的原生性特色,強化生態民俗體驗旅游的主題,打造具有豐富的參與性體驗型民族文化游憩方式,以發展成為130多萬黎族同胞的精神家園。
【省民族博物館】
位于海南省五指山市北面牙蓄嶺上,是一座以貯藏、陳列海南省歷史和黎、苗、回族文物,以及研究海南各族傳統文化為主的綜合性省級博物館。該館具有民族特色,在博物館迎賓大廳有一座由19塊花崗石加工而成的高4.41米、總重量達40噸的大型石雕一一海南第一龍門,中庭石階上聳立著兩根巨龍石柱,館內各展廳分別展出各種文物、民族民俗物品、歷史圖片和資料,反映了從新石器時期到海南解放的各個歷史階段黎、苗族人民的政治、經濟、文化和風土人情,以及他們同漢、回族人民共同發展、建設海南的歷史。
【五指山三大漂流】
包括大峽谷漂流、紅峽谷漂流和熱帶雨林風景區里的雨林峽谷漂流,為五指山三大漂流,各有特色。當你在急緩交錯的河灣里乘船隨激流而下,一面體驗水頭浪尖上的驚險與愜意,一面飽覽峽谷兩岸石林絕壁、古木參天的熱帶雨林景觀,從眼到心,都無比享受。
【牙胡梯田】
被人們譽為“海南第一梯田”。這里的梯田或平行或交叉,蜿蜒如春螺,春色、夏景、秋韻,無論何時來,都是一次視覺盛宴。來到這里的自然風光之中,耳畔傳來陣陣田埂邊的勞動歡歌,遠遠望去,黎家村莊里風情正濃。在這個自然和人文融為一體的地方,用純凈的鄉土風情,為心靈洗凈喧囂吧。
【太平山瀑布】
太平山瀑布坐落在五指山市東北部6公里的太平山。據說,山上有一個黎寨,自古至解放前都人跡罕至,縱使兵荒匪亂年代,這里從未遭過兵災匪禍,簡直是個世外桃源,故本地人給山取名“太平山”。山上長滿老樹古藤,巖石疊峰奇秀,樹木蔭翳山徑幽深,山花爛漫,鳥唱蟬鳴,溪水潺流,潭清見底,游魚可當數。從山腳小石橋沿石板山路攀登,一二百米,便見一水自天上傾瀉而下,噴雪飛銀,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太平山飛瀑”。
美食推薦
【五腳豬】
亦名香豬,是五指山區未經改良的小種豬。豬腳非常短小,個體不大,嘴尖且長,平時用嘴拱土覓食,嘴不離土,像只前腳,因此稱“五腳豬”。由于飼養過程中未加圈養,一日飼養二至三次后任其在外自由覓食和活動,因而它的肉質結實,鮮嫩爽口,味道芳香,多吃不膩。白切或火鍋味道具佳,風味獨特。
【小黃牛】
五指山的小黃牛常年自由放養在山上,以吃樹葉野草為生,被當地人稱為“不回家的牛”。其肉質結實、纖維細嫩、水分低、柔軟爽脆,多吃不膩,與鹿肉口感及其相似。常見的烹飪方式有清炒、油煎、干煸、燒烤、涮火鍋等,各有其特色,味道俱佳。
【水滿鴨】
水滿鴨在品種上與其它地方的鴨子其實并無區別,只是它們一般被放養在溪流之上,平時多吃小魚小蝦和各種野生植物,使得鴨肉鮮美可口,就是再老的鴨,肉質依然很嫩,一點都不顯“老”。烹調“水滿鴨”有多種方式,但最佳的方式便是簡單的“白切”,蘸上自調的醬料即可獲得極佳口感。
【石鯪魚】
五指山石鯪魚是生長在五指山山區的淡水優質魚,喜愛在河水中急流處生活,當地人稱之為“會沖浪的魚”,其肉質堅硬,味道鮮美可口。黎、苗族人民常將酒糟和石鯪魚這兩種獨特的食材融合在一起,或蒸或煮,使酒的醇香沁入魚肉,魚肉的鮮美融入酒糟,一食兩味,驅寒暖胃。
【魚茶】
并非茶,和我們平常喝的紅茶、綠茶等沒有半毛錢關系。是海南中部五指山民間對一種類似壽司食物的叫法。是海南省居住于五指山等地的人們最喜愛的傳統食物,主要食材是經過天然發酵過的高山熟稻米,再加上鮮魚肉,魚腩,豬肉,牛皮或雞蛋等做配料。五指山魚茶,其味酸怪,和臭豆腐有得一拼,聞時臭,吃時香,又臭又香,越吃越上癮。
【五指山野菜】
來源:掌上五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