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的路面石頭墻,石頭的瓦蓋石頭房,石頭的碾子石頭的磨,石頭的板凳石頭缸”人們用這樸素的文字描繪貴州安順屯堡的石頭世界;將如今散落在山谷盆地間綠樹掩映著一片片銀色的石頭建筑的軍屯軍堡、民屯民堡、商屯商堡村落,比喻為“綠色海洋中的一座座白色的文化孤島”。
“石頭的世界”—安順屯堡,以無聲的語言向人們講述六百年來,從繁華到衰落的風云聚匯與坎坷歷程,見證了安順乃至貴州明、清、民國三個朝代社會的歷史變遷。它所演繹的文化概括為:“明代古風,江淮余韻”,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云山屯濃縮了貴州600年的風云變化,云山屯依山而建,周遭都是寨墻,易守難攻。古驛道穿屯而過,鼎盛時住戶逾千。屯內遺存的石頭外墻包裹著江南民居風格的四合院、街巷、寺廟、戲樓鱗次櫛比、寨中巷巷相通、戶戶相連,既宜人居又利巷戰,被學者譽為“冷兵器時代的最后堡壘”。2001年國務院將其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云山屯“冷兵器時代的最后堡壘”
云山屯“冷兵器時代的最后堡壘”
云山屯“冷兵器時代的最后堡壘”
云山屯“冷兵器時代的最后堡壘”
云山屯“冷兵器時代的最后堡壘”
云山屯“冷兵器時代的最后堡壘”
本寨村始建于明朝初期,它曾經是明朝征南時期一個武將的大本營;歷經幾百年的屯墻、碉樓、石碑依舊岸然聳立,石房緊湊,各家各戶是自成體系的封閉式“合院”建筑,以曲折的小巷連成一體。戶與戶有暗門相通,家與家有高墻相連,形成布局嚴謹、主次有序、結構堅固、易于自守的格局。是一處具有獨特典型農耕生活情趣的“軍屯”小村寨,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寨村—“軍屯”小村寨
本寨村—“軍屯”小村寨
本寨村—“軍屯”小村寨
本寨村—“軍屯”小村寨
本寨村—“軍屯”小村寨
天龍屯堡古鎮,在元代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順元古驛道上的重要驛站,名“飯籠驛”。明初時,朱元璋調北鎮南,在這里大量屯兵,本世紀初被當地儒士改名為“天龍屯堡”。
走進天龍屯堡古鎮,腳下踩著的是石頭,伸手摸到的是石頭,眼睛看到的是石頭,大到圍繞屯堡的城墻和碉堡,小到磕鹽的鹽罐,就連房蓋都是石頭,屯堡人將對石頭深沉的理解,應用在屯堡建筑上,創造的石頭世界,令人贊嘆。
天龍屯堡古鎮
天龍屯堡古鎮
天龍屯堡古鎮
天龍屯堡古鎮
天龍屯堡古鎮
天龍屯堡古鎮
高蕩村因寨子座落在崇山峻嶺之中,猶如群峰上托著一口鍋,布依語稱“甕座”,漢語意為“高蕩”,故此而名。是一個始建于明代的布依族村寨,保存了極富民族特色的民居、寨門、古堡、營盤、石拱橋、古井、學堂、等古建筑和碑刻,堪稱“國寶”級的文物。因此高蕩村也成為了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布依族村寨之一。
村中一座數十丈高的山崗建有古堡,據說是元末明初時代的古建筑。古堡是古寨的制高點和議事廳,為二層石結構建筑,四面有射擊孔和瞭望孔,居高俯瞰,可監視村中各個路口和巷道。
高蕩村—保存最為完好的布依族村寨
高蕩村—保存最為完好的布依族村寨
高蕩村—保存最為完好的布依族村寨
小編看呆了,感興趣的朋友值得一看~
▼▼▼
航班:安順-蘭州(DZ6209) 時間:9:20-11:20
蘭州-安順(DZ6210) 時間:19:30-21:30
安順黃果樹機場航班時刻請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