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該不該經過老大同意?
這是最近一期綜藝節目《奇葩說》的一則辯題,這期節目一經播出立刻沖上了微博熱搜,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不難看出,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生不生二胎,成為了社會熱點問題,隨之而來的還有生二胎遇到的各種問題。比如這一個問題:生二胎該不該經過老大同意?
正反方立場鮮明。正方認為老大是家庭的一員,家庭的重大決策當然應該尊重他的意愿,經過他的同意。
(圖片來源:《奇葩說》截圖,下同)
反方則認為小孩子思想不成熟,很難做出恰當的選擇,生育權是父母的。雙方就各自觀點激烈闡述,一時讓人很難分辨到底如何才是更恰當的選擇。
而正方其中有這樣一段論述,把不少網友戳的眼淚汪汪,當正方辯手和兒子討論要不要一個弟弟/妹妹的時候,兒子這樣問:“如果像我一樣不爭氣怎么辦?”而她聽出了這句話其實是想表達“媽媽,是不是我在你心里不夠好?”
于是她意識到,孩子不想分享愛,并不是因為自私,而是因為父母給的不夠。
“當一個孩子手里有一百顆糖他怎么會介意分享,當他手里只有兩顆糖你又憑什么要求他大方。”
張歆藝在節目中的最后幾句話君君很是贊同:雖然雙方是對立面,但是上升的高度是一致的。
因為雙方的初衷都是為了維護家庭穩定,都充滿著對幸福生活的渴望。我們生二胎是為了讓孩子感受手足情深,讓家庭結構更加穩固的,而不是讓生活雞飛狗跳的。
辯論終究是辯論,而現實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絕對的立場呢?
但我們確實可以給孩子更多表達的權利,而非做決定的權利。
孩子確實是善變的,很多意愿也不成熟。可能這一秒說想要弟弟/妹妹,下一秒就不要了。但孩子到底是未成年人,他們的話語中究竟帶著多少情緒和稚氣、多少理智和正確性?父母究竟能否采納,具體采納多少?是需要家長,需要我們成年人用智慧和閱歷來幫小孩子分辨來判斷的。
所以,我們要尊重孩子的話語權,沒必要避諱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因為尊重和權利是兩件事。老大是家庭的成員之一,當然有參與和充分表達意見的權利,我們可以通過溝通來對一個決定表示不同意見,而不是扮演一個“服從者”。
因此,這還真的不是老大同意還是不同意的問題,而是通過老大對二胎的態度展現出的家庭的問題,側面反映出父母的育兒能力。
如果老大得到了充分了愛與安全感,他不僅不會介意新生命的到來,甚至會很期待自己的新玩伴,因為他的安全感讓他天然地感受到,即使有了弟弟/妹妹,父母對他的愛也不會改變。
就快過年了,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有被老人催生二胎的嗎
關于生二胎,到底有哪些因素需要考慮呢?起點君帶你來簡單盤點一下吧
首先,在選擇要不要二胎時,媽媽的生理及心理狀況是該首要考量的。
生孩子是有風險的,一胎是,二胎更甚,例如如果第一次分娩是剖宮產,第二次嘗試順產子宮會有更大的破裂風險。而如果二胎相隔時間過近,缺鐵、貧血,腹壁破裂、胎盤早剝以及其他分娩并發癥的幾率也更高。同時,生孩子的不僅僅會帶來生理上的挑戰,心理上也會承受很大的壓力,比如產后抑郁、職場失勢等等。
其次,靠譜的另一半很重要。這一點不用多說大家也很明白。有些“豬隊友”三天兩頭不著家,聲稱工作忙忙忙,即使在家就癱沙發玩手機,孩子哭了都不帶動一動的。更可氣的是,孩子稍有點身體不適就全怪在當媽的身上……如果不幸碰到這種畫風的另一半,君君勸你還是早日打消生二胎的念頭吧。
想生二胎,你還得有明理易溝通的長輩。能在家中做全職媽媽的女性到底是少數,那么等到媽媽產假結束回歸工作崗位后,最常見的情況就是白天請老人幫忙帶孩子。那請老人帶,最大的問題可能是兩代人的育兒理念分歧所引發的家庭矛盾。
有些老人思想上會有一些陳腐的、無科學依據的舊觀念,還總是不聽年輕人給他們灌輸的科學育兒觀念,固執地用著那一套他們以為的真理。再來是溺愛,溺愛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被灌成“撒潑王”,養成一堆的不當行為或習慣,并且越來越難更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家庭經濟承受能力。
那養的哪是孩子?明明是一頭吞金獸+持續性碎鈔機。養孩子貴啊!一個都夠嗆,更何況加一個呢?在考慮生不生二胎的時候,先想想自己的荷包是否足夠滿,能夠支撐孩子的成長花費。否則孩子被盲目地生下來,會讓家庭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一家人的生活壓力、精神壓力都會很大。
所以說啊,生不生二胎還真不是拍拍腦袋就可以做決定的,需要多方考量。各位爸爸媽媽們要根據現實境況做出理性判斷,不要輕易為網絡上鋪天蓋地的雞湯,或是七大姑八大姨的游說所動搖,千萬尊重自己的身體條件以及內心,避免讓你之蜜糖成為我之砒霜。
二胎生活也絕對不是單純的“苦”“累”可以描述的,其中也定有歡喜、欣慰和幸福。生活嘛,總是悲喜交加、冷暖自知。最后,祝二胎媽媽們都順順利利,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