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愛孩子的方式皆不同,有的會為孩子披荊斬棘,替他解決成長道路上的一切困難;有的會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盡可能滿足他所有要求。但在花老師看來,愛孩子,既要給他寬松的生長環境,讓他無拘無束的成長;也要在適當的時候狠下心,給他點“顏色”,不能讓他失了規矩,變成人們口中的“熊孩子”。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幼時形成的品質,往往會根深蒂固,影響人的一生。當孩子在兒時養成不好的習慣,到了日后就難以糾正了。更為重要的是,你愿意包容自己的孩子,但社會卻不一定愿意。所以,現在自己不教好孩子,總有一天社會會替你教訓孩子的。
那該如何教呢?無規矩不成方圓這話不是沒道理的。我們可以讓孩子跟隨天性成長,但是我們也應該讓孩子在規矩里成長。這個規矩在他初時看來可能是束縛的,但是長久下來,對他良好習慣的養成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花老師建議,在孩子已經稍微懂事后,大概三四歲時,家庭就可以為孩子制定家規了。
花老師建議的五條家規
① 餐桌家規
1、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起床吃早餐,周末可比平時晚一點,但也要準時。
2、每天每頓飯都要固定吃,不想吃飯也行,過時不候,餓著等下一頓。
3、飯前半小時不可以吃零食,影響正餐營養吸收。
4、咳嗽打噴嚏要先掩住嘴巴以免影響他人。
5、吃飯時,不要在一碟菜里拿筷子挑來挑去。
② 睡前家規
1、到了孩子可以自己單獨睡的年齡,要讓孩子在自己房間睡覺。
2、上學期間,要有較早的固定入睡時間,如9點。在節假日、雙休日期間可后延1小時(生病、太勞累等情況除外)。
3、睡前半小時不可以玩手機,以免影響睡眠質量和時間。
③ 作業家規
1、上學期間,孩子每晚作業由父母審定。認為好的,可予以小獎勵,由父母商定;而表現差的,如書寫不認真、錯題太多,尤其是學習態度懶散不集中的情況,父母也要予以小懲罰。
2、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每發現一次不好表現,可從看電視時間中扣除5分鐘,連續3次犯同一問題,則加倍扣除。如果發現表現好的,則可以增加看電視時間5分鐘左右。
3、孩子做作業期間,其他人禁止看電視。
④ 出門家規
1、要待人有禮,常說請、謝謝,哪怕是對父母和服務員阿姨。
2、出行不能闖紅燈,坐車必須綁安全帶。再不舒服不愿意也得遵守。
3、別人的東西不能拿,想看想玩需要事先征求許可。
4、耐心排隊,不可以隨意插隊。
5、錯事要勇敢面對,該道歉就道歉。如果他人冒犯你也要有勇氣說不,去制止。
⑤ 生活家規
1、禁止在家中大聲吵鬧喧嘩,不準說臟話。
2、孩子要做的家務有:幫父母做飯前準備工作、飯后洗碗筷、晾衣服、疊衣服、衛生清掃等;還要洗自己的內衣、襪子,整理自己的書桌房間。這個可以視孩子的年齡段做選擇。
幫助孩子學規矩時,家長要注意
① 規矩要清晰明確
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自控力都是有限的,復雜的規矩很難遵守,所以,家長制定的規矩一定要清晰,明確。要從簡單的規矩教起, 如認真吃飯,按時睡覺等等。
② 溫柔而堅定的執行規矩
教孩子規矩,不能今天執行了,明天因為懶就放縱了孩子。家長要有耐心,作為孩子的榜樣,只有你也堅持,孩子才會跟著堅持。如果你對家規的執行都得過且過,那么家規對于孩子是起不到任何有益作用的。同時,也不能因為孩子鬧情緒就輕易改規矩,還是要溫柔而堅定的執行下去。
③ 家長要做好榜樣
你對孩子說要遵守諾言,卻忘了跟孩子約好的游樂場;你說要禮貌待人,哪怕對父母也是一樣,結果轉身自己卻對父母呼來喝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父母有良好的行為舉止,有良好的情緒控制,孩子才更容易學會這些優良品質。
④ 家長態度要保持一致
很多家庭的 “分工模式” 是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但教育孩子最忌諱的就是家長態度不一致,特別是隔代之間。因為這樣不僅影響父母的威信,還很難達到教育效果。所以家長之間要做好溝通,對孩子的教育要保持一致,這樣孩子了解到的規矩是一致的,會大大提高孩子學習的效果。
很多父母想孩子過得沒有束縛,但是這本身就是不現實的。要知道,世上從來就沒有不受約束的自由。
在規則之下的自由探索,才符合社會的標準,也是一個人安身立命根本的修身方式。小小的孩子不懂得這些道理,因此需要家長從細節處耐心的持之以恒的引導。
我們愛孩子,但不溺愛。我們給孩子探索的自由,也制定明確的規則界定他們的行為,這樣的小樹苗才不會長歪掉。每一個規則的制定和遵守,都有愛和鼓勵作為支撐以內化為自律,而不是強制。
規則與自由的統一和協調,才是父母給予孩子有智慧的愛,負責任的愛,能滋養他們一生的愛。
一位知性卻又幽默的兒童教育學者,游走于多個國家,感受過多種文化,在這個過程中深入教育,通過對無數孩子和不同階層家庭背景,以及成人生命軌跡的思考,為你呈現最具象的兒童教育觀念,與你共享對孩子最好的方法。 五條家規: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是獨立。2、見人主動打招呼,這是禮貌。 3、好東西要學會分享,這是大氣。4、做錯事要主動道歉承擔,這是擔當。 5、膽大敢嘗試愿意接受挫折和失敗,這是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