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車展媒體日落下帷幕,眾多車企在這片舞臺上爭奇斗艷,亮點頻現。有新能源汽車的百花齊放、互聯網造車的高調擴界、新概念汽車的預見未來、本土車企的絕地反擊。面對中國汽車市場邁入新常態的轉折,車企不再只是粗放地投下各類新車,而是紛紛將眼光放在了若干年之后的布局。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從本屆上海車展上傳遞出哪些行業的風向標。
童濟仁汽車評論 編輯丨辰巳
▎三年之內,智慧型新能源汽車或井噴!
無論是從汽車技術發展的趨勢考慮,還是滿足國家愈發嚴苛的能耗與新能源法規,新能源汽車的全面鋪開已是不可逆之潮流。這個趨勢在本屆車展上大致可以分為兩大方向:面向當下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和面向未來的純電動車型。
上汽大眾輝昂PHEV、上汽通用VELITE 5、長安福特蒙迪歐Energi、榮威ei6、傳祺GS4 PHEV……這些在本屆上海車展上發布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將成為各車企從傳統燃油汽車走向純電動車型的過渡產品。
在傳統汽車市場仍然強勢,傳統汽車平臺架構仍然處于主導的情況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既能讓車企階段性滿足國家政策的要求,同時又能為未來的純電動車型積累技術基礎。因此在當下,越來越多的車企會讓自家的傳統汽車裝配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
而汽車的電動化是智能化的基礎,當機械被電取代,意味著整車的通訊和控制可以更多依賴于電信號,也就可以實現智能化。
從各大廠商的新能源戰略和概念車中不難看出,智慧型新能源汽車的推出已經被提上了日程,而時間點就在2020年附近。長續航純電動里程、以攝像頭取代后視鏡、車內更多更大的屏幕、更加科幻的座艙、自動駕駛,這些是本屆車展上車企所展現出概念車的共同特點,也是車企對于未來幾年內汽車趨勢的描繪。
電動汽車因為結構相對簡單,零部件數量較傳統汽車少,因此在平臺集成、模塊化的實現上要更加容易。如大眾集團從2015年開始開發的MEB平臺,旗下大眾、奧迪、斯柯達等品牌未來都將受益于此,重現大眾集團目前在傳統汽車市場上的平臺戰略。
同樣的事情也會出現在越來越多的車企上,平臺化、模塊化的電動汽車將會成為未來的主流。
▎消費升級:“逼”出更多的個性化的新車!
在本屆上海車展上,越來越多的車企表示將會未來推出更多的SUV車型以滿足國內消費者需求,而且往往是近年來在市場上遭遇不順的車企會更多地表達這樣的觀點。這點其實可以從銷量數據中看出,轎車市場面臨飽和,增長停滯甚至負增長,而SUV、MPV等車型卻始終增長率高企,成為拉動乘用車市的主要力量。
消費升級、消費者需求多元化、汽車文化的逐漸成熟,這些都對新車型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四平八穩的車型將越來越難以獲得增長,換言之消費者需要更多的個性。因此,這種需求趨勢的變化會讓車企在車型設計上或更凌厲、或更跨界,從本屆車展上鋪天蓋地的轎跑型SUV發布就可見一斑。
素來以“中庸”作為標簽的豐田,本次卻提出了一個頗為大膽的TNGA豐巢概念,就可以看作是對這個趨勢的回應。在這個概念下,豐田的設計審美很有可能與現在發生很大的變化,也讓豐田逐漸從“中庸”轉向“個性”。而同為日系品牌,日產將其年輕運動化戰略Vmotion提升到了2.0時代,同樣更加激進。這些事實上都是為了滿足消費趨勢的轉變。
對于細分市場深入挖掘,推出更加個性與跨界的車型,將成為車企未來的一大課題。此前遭遇冷落的細分市場,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因為某些車型的推出而獲得新生。比如從前的兩廂車市場今天已經受到認可和一定程度的追捧,那再比如今后的旅行車市場會不會也發生同樣的事情呢?
▎本土車企:開始吹起高端化反攻的號角
自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本土品牌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呈現出如此“向上”的趨勢。不論是市場銷量占有率、車型檔次上升、產品布局規劃上,本土車企都開始向合資車企發起挑戰。
吉利與長城推出各自高端品牌,可以看作是在市場、品牌、技術若干年的積累后再一次硬碰硬直面合資車企,這次的準備顯然要比五六年前的那次要更加充分。與此同時,各大本土車企也開始充分重視設計,在取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站穩腳跟之后,設計上的提升將會形成對銷量的二次促進。
而上汽通用五菱與愛信的戰略合作協議簽署,更是說明只要能有足夠的銷量和份額,不論品牌出身定位如何,也能獲得頂級供應商的全力支持。
隨著本土品牌的逐步成熟,原本15萬元的價格天花板已隱隱開始松動。首先突破天花板的是SUV車型,本土品牌的中型乃至中大型SUV已經能夠立穩市場,甚至出現了排隊等車的現象。而在轎車領域,以吉利、榮威為代表的品牌也開始逐步發力,對合資品牌的傳統優勢領域虎視眈眈。
不論如何,本土品牌只配談性價比的時代正在過去。自身產品力的提升和觀念的進化讓消費者可以相對公正地去比較合資車型和本土車型,也要持幣待購的消費者能夠認真地考慮本土車型。車市增長發生變化也恰恰是本土品牌實現市場份額再次割據和利潤重構的契機,從目前來看,本土品牌與合資品牌的距離有著相當可觀的縮小。
兩年一次的上海車展,就是當下車市的縮影及未來車市的描繪,而其對市場所產生的促進作用從各車企的動作中可見一斑。新車型、概念車、智能車、新能源車的展出體現出車企對于中國市場的態度,這個態度是否積極,將會極大影響未來幾年內的市場格局。
另外,面對多樣化、個性化的市場需求,合資車企現有的產品規劃、引入方式和節奏,以及合資公司所負擔的雙重成本、對盈利的雙倍要求,這些在未來三年,也都會成為拖累合資車企在中國汽車市場競爭力的關鍵障礙。
格局突變,從2017年正式開始。
想要了解更及時、更全面的車市消息,立刻關注微信公眾號:AutoTong????
(文章來源:童濟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