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布克賽爾縣地處新疆西北邊緣,東與阿勒泰接壤,西北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毗鄰,南與克拉瑪依市相鄰,向西通往塔城。境內有兩條主要河流,白楊河與和布克河,有大小溝溪31條。白楊河發源于本縣的旦木郭勒,年徑流量2.4億立方米,和布克河發源于鐵布肯烏散鄉的霍爾茹, 屬和布克谷地的泉流河系,其年徑流量約為4200萬立方米,是本縣南部灌區、察和特灌區水源與加音塔拉水庫的主要蓄水水源。全縣實際引用水量為7900萬立方米,地表水利用率僅為70%,地下水儲量約為20284萬立方米,年實際提取量為1229萬立方米,占地下水總量的6.1%。全縣年均降雨量140mm,年均蒸發量1840mm,歷來屬高蒸發嚴重缺水的地方。特殊的地理環境決定了水利是自治縣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水利是自治縣縣域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保障。加快水利發展,是夯實縣域經濟發展基礎的重中之重。
一、水利對縣域經濟發展的貢獻
近年來,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自治縣積極深化農村改革,特別是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上,進一步調整治水思路,拓展治水領域,深化水利改革,以人為本,開拓創新,農業生產用水和群眾生活用水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有力促進了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群眾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為自治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先后共投入水利建設資金2.7億元,深入實施農田水利、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城鎮防洪、水庫除險加固、農民飲用水、高效節水灌溉等工程建設,初步建成集防洪安全、供水安全、高效節水灌溉模式于一體的水利基礎設施體系,為自治縣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水利基礎保障作用。
至2011年12月,自治縣共建成中型水庫2座,?。ㄒ唬┬退畮?座,總庫容3141萬立方米;建成高新節水農田4.57萬畝;興修防滲渠道975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萬多畝;興建各類水工建筑物1139座,引水渠首15座,機電井100眼;除險加固水庫3座。農田水利建設有效改善了農業的灌排條件,提升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縣域經濟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水利基礎。總體上來說,水利對自治縣縣域經濟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農業生產受了益。自治縣南部一鎮一鄉一區(和什托洛蓋鎮、夏孜蓋鄉、察和特農業開發區)集中了全縣三分之二的農業人口,五分之四的耕地,四分之三的農業產值,是自治縣農業的主要集中地。加音塔拉水庫的安全運行和察和特引水工程的建設,極大的提高了自治縣農業增產增效和抗災能力,有力地促進了自治縣農業建設,使自治縣農業不斷調優、調活,涌現出了和夏灌區長絨棉、和什鎮紅辣椒等一批特色農業區塊。
2、農牧民生活受了益。大興水利建設,給全縣廣大農牧民帶來了直接利益。高度重視人畜安全飲水,自實施安全飲水工程建設以來,截止目前,自治縣累計建成集鎮水廠6座、村級飲用水工程29個,解決了全縣3.5萬人和20萬牲畜飲水不安全問題,極大程度地改善了城鄉居民生活用水條件,群眾生活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3、經濟發展受了益。水利建設的大投入,帶動了自治縣經濟的大發展。首先是直接拉動了經濟增長。通過近幾年對高效節水技術的推廣,水利建設資金的及時投入,農業高產直接提高了經濟效益。其次是近幾年,自治縣把城市防洪作為水利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著力于建設以和布克賽爾鎮為中心的城市防洪規劃、察和特開發區防洪工程、和什托洛蓋鎮防洪工程等城市及工農業防洪圈,提高了城市抗洪標準,促進了城市經濟發展。再次是促進了經濟聚集。近幾年來,隨著自治縣防洪減災能力不斷提高,城市形象不斷改善,經濟聚集效應越來越明顯。高等級公路、鐵路、工業園區等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上海新亞泰、山東魯能等一大批大型企業相繼落戶自治縣,增強了自治縣經濟發展后勁。近年來通過治理,大大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優化了自治縣的投資環境。
二、主要經驗和做法
?。ㄒ? 調整治水思路,轉變治水觀念。大力推進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實施,主要采取了三項措施:一是加大對實施節水灌溉農戶的資金補貼;二是提供相應的技術服務;三是放寬實施農業節水灌溉貸款的政策,鼓勵農民大力開展節水灌溉。由于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正確有效,使農民在生產中獲得有利的條件。
(二)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水利建設。用科學技術推動水利事業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水利事業建設的歷史就是一部農業科技進步發展史。高度重視對水利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快推進水利建設現代化進程,深入開展調研工作,全面普及水利科學知識,加大技術推廣所需經費的投入。用科學發展觀看待水資源優勢。有專家指出,二十一世紀,水將繼煤炭、石油之后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所以今年的旱情暫時影響了自治縣的經濟發展,但同時也給我們敲響了水資源的警鐘,必須要保護、利用得好,才可以將其轉化為無與倫比的經濟優勢。
?。ㄈ└母锕芾眢w制,增強水利活力,加快水利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首先,重視通過農業技術院校培養人才。其次,重視通過發展職業教育,培養應用性技術人才。另外,還為農民提供農業水利技術教育。
(四)理順投入機制,加快水利發展。在確保國家投入、本級配套的基礎上,用足用活政策,建立起利益主體明確、事權責任明晰的水利營運開發機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開發。首先,重視發展大型水利工程,擴大灌溉面積,推進農業水利化進程。其次,重視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為新型農業作好服務。
(五)法規政策保證水利建設正常有序開展。在建設過程中,以《水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嚴格落實各項規定。
三、存在的問題
雖然,自治縣多年來在水利建設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致使我縣水利工程進展緩慢。主要表現在:一是工程項目前期工作亟待加強,水土保持規劃等項目由于缺少資金尚未啟動;二是部分鄉鎮存在重建輕管現象,部分水利工程不能充分發揮應有有經濟社會效益;三是由于宣傳不到位,廣大用水戶對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缺乏了解,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積極性不高;四是由于我縣地處偏遠,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廣大農牧民人均收入較低,自籌資金不能及時到位,致使部分靠群眾集資投勞的水利工程進度緩慢,不能及時投入使用,影響了參與水利工程建設的積極性。
四、新形勢下,水利工作的思路和舉措
針對形勢發展變化對農村水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自治縣農村水利工作著重圍繞"一個目標"(即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利用"兩大優勢"(即水資源優勢和資金優勢),確立“三個協調”(即安全、資源、環境協調發展),不斷完善“四個體系”(即防洪保安、水環境保護、水資源配置和農業灌溉安全體系),發揮“五個方面作用”(即提高產業層次、提高安全可靠性、提高景觀水平、提高水資源科學利用程度、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為此,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村水利建設的重點是防洪保安、節水灌溉、農村人畜飲水安全、水資源保護等,大力推廣有效益的技術項目,加強技術示范工作。
一積極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實施節水灌溉是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的必要保障,加大農業節水力度、減少灌溉用水損失,有利于解決農業面污染,有利于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力,是一項革命性措施,必須擺在水利建設的突出位置。要通過加大節水設施與節水技術的推廣力度,扶持節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滲渠系配套,合理發展噴、滴灌工程,重點發展淺濕灌溉技術,有條件的地方對主干渠道逐步實現襯砌化。
二努力提高農田灌排標準。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對農田灌溉水平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要努力加強對灌、排等技術標準的研究。今后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要努力適應農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切實提高供水保證率,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提供高標準的灌排服務。同時,要加強農業產業結構的規劃研究,以利于農田水利配套設施發揮最佳效益。
三加快城市防洪排澇工程建設。隨著農村城鎮化、集鎮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迫切需要解決城鎮防洪排澇問題,特別是從抗御突發性山丘區暴雨受到的災害影響來看,城鎮的水利設施難以適應短時暴雨的排澇要求,而且目前自治縣城鎮的防洪標準較低,一旦發生較大的洪澇災害,必將給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
四提高農村供水能力。目前,農村居民飲用水和農村工業用水主要是利用地下水,地質災害的隱患仍然存在,由此看來,必須提高自來水供水能力,加快管網敷設,積極解決農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生產用水問題。同時,在生產力布局上應綜合考慮,加強村鎮科學規劃工作,營造良好的環境。
五強化防洪排澇工程的管理。防洪排澇工程是以社會效益為主的公益性水利工程,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到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因此,加強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第一,要解決工程維護運行管理經費來源。一是積極爭取財政支持;二是用足用好已出臺的有關規費征收政策。建立財政、集體(或企業)和個人共同負擔機制,解決排澇費用問題。
六進一步完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經營管理改革。農村水利是農業現代化不可缺少的基礎設施,不具有完全市場化的競爭能力。目前,在自治縣農村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中,一家一戶辦不好的農村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可以通過建立農民用水戶協會來進行解決。要按照“誰受益、誰負擔、誰投資、誰所有”的原則,明晰工程所有權,放開建設權,搞活經營權,規范管理權。小型農村水利工程具體的經營管理方式,可以根據工程類型、特點和當地經濟社會環境靈活掌握,由水管站直接管理。加強行業管理,制訂考核辦法,建立獎懲制度。加強對管理者的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協調解決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對因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其他建設而減少灌區面積的,進行相應調節,以確保管理者的利益。在保護管理者合法收益的同時,應嚴格要求管理者按照規定繳納各項規費。
(稿件來源:和布克賽爾縣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