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津榆鐵路總局(北洋鐵路總局)創辦了中國第一所鐵路學堂——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山海關淪陷。山海關鐵路學堂為俄軍強占,學堂教學被迫中輟,師生離散。1902年8月,八國聯軍從山海關撤軍。1905年10月15日,路局總辦親自前往唐山火車站以西,唐山鐵路機器廠以北擇定校址籌備復建。1906年確定學堂名稱為“山海關內外路礦學堂”,并于當年8月初,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主要報紙刊登招生廣告,開始招生。因為校址已在唐山,后稱“唐山路礦學堂”(1912年7月14日,該校便由唐山路礦學堂更名為唐山鐵路學校。1913年9月,更名為唐山工業專門學校。1921-1937年間,該校校名屢有更易,但習慣上稱之為“唐山交通大學”)。
青年茅以升
1911年,茅以升考取當時國內著名工科大學――唐山路礦學堂,選擇橋梁專業。因為年紀小,入學后他學習非常艱苦。那時候老師都是英文授課,自打這學校一成立就是國際化的教育,有很多外籍教授。他成績更是年年全班第一。西南交大茅以升紀念館里面有一張茅以升上學時的成績單,他的平均分92.5分,而且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間差距很大。雖然他在班上年齡最小,但是每次考試成績好,在校四年,年年考第一。
茅以升的畢業證書
剛進唐山路礦學堂時,一場嚴重感冒并發扁桃腺炎曾使他幾天臥床不起。病愈之后,他突然發現洗冷水浴同運動一樣,能強健體魄。于是每天晨起,他堅持用冷水洗臉,以改善和提高身體的抗寒能力。尤以隆冬,用冷水洗臉后,一股股暖流遍布滿臉和雙手,他認為不僅鍛煉了抗寒能力,更磨練了意志。午后,他也仍用冷水浴身,長年累月,茅以升讓皮膚在冷水的按摩中,飽享健康的快樂。至此以后,幾十年來,他很少再患感冒。每天堅持進行的冷水浴,為他在幾十年的科研、教學、寫作、社會活動等工作,帶來了旺盛的精力。
茅以升的書法作品
當年,辛亥革命爆發。茅以升熱血沸騰,想投筆從戎,參加革命軍。母親堅決不同意,對他說:“你應當先學好本領再去革命。”茅以升陷入深深苦悶。正在這時,孫中山到唐山路礦學堂視察,并向全校師生發表演講,他說:“國民革命需要兩路大軍:一路進行武裝斗爭,建立平等自由的中國;一路學習世界科學技術,改變祖國貧窮落后的面貌。”孫中山說:“開發資源,辦工廠,實行大機器生產。發展實業,繁榮市場,擴大貿易……凡此種種,都離不開交通運輸。我們需要修筑十萬英里鐵路,一百萬英里公路。希望寄托在在座諸君身上。”孫中山的講話,使茅以升豁然開朗。他想,修鐵路,筑公路,都離不開橋梁,橋梁專業大有作為。從此,“為祖國建設現代化橋梁,讓鐵路、公路暢通無阻地跨過大江大河”的愿望,成了茅以升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
1916年夏,茅以升自唐山工業專門學校畢業。這時恰好北京的清華學校招收10名大學畢業生,準備派往美國大學做研究生并資助3年。言明要由各大學保送其畢業生應考。茅以升在唐山工業專門學校課業很重,畢業考試幸列第一名。4年學業總平均是93分。據說在唐山工業專門學校是“空前絕后”的。而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又經北京教育部評選,在全國高等學校成績中,名列第一,還頒發了獎狀。
茅以升的書法作品
茅以升由唐山工業專門學校保送到清華學校應考,他考后自認為錄取無望,因為“考試題太容易了,人人可取”。家人只好等著結果下來。過了兩個星期,茅以升接到學校的信,不知是喜是憂,他拆信的時候手顫抖得幾乎拆不開,母親在旁邊也替他緊張。信拆開一看,原來是好消息,茅以升被錄取了,全家歡呼雀躍。這年9月啟程赴美國留學。而茅以升到康奈爾大學注冊處報到時,被注冊處主任告知說,唐山這個學校從未聽到過!接著就說,凡來研究院報名之前,須經考試,合格方能注冊。考試結果茅以升比其他幾校的學生都好,從而順利進入康奈爾研究院。茅以升為唐校掙足了面子,康奈爾學校從此規定,唐校畢業的學生今后不用考試,可直接入校。茅以升選了康奈爾大學橋梁專業,當時與他同一專業的還有羅英、鄭華,他們三人成為專攻橋梁專業的第一批中國人。就因為茅以升,從此唐山交大在國際聲名鵲起,被譽為東方康奈爾。
茅以升珍惜一切時間,勤奮讀書,刻苦鉆研,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拿到了碩士學位。他的記憶力相當好,背誦圓周率的精確數值,能把小數點后面一百位數都熟練地背誦下來,經久不忘。在國外求學期間,一名外國同學曾和他比賽,茅以升寫到了圓周率小數點后第101位的數字,外國同學不得不佩服這位中國同學。
茅以升的書法作品
后經導師賈柯貝介紹,茅以升進入匹茲堡橋梁公司實習。在這里,他學會了繪圖、設計、金工、木工、油工等全部造橋技術,為了向更高深的理論攀登,茅以升又報考匹茲堡市內的加州理工基礎工程學院橋梁系夜校,他先后通過了英文、法文兩門外語,終于考取了加州理工基礎工程學院橋梁系。又經過半年的努力奮斗,茅以升完成了他長達30萬字的博士論文。經過論文答辯,美國卡耐基理工學院(現為卡耐基梅隆大學)第一個工學博士誕生了,1919年,茅以升成為該校首名工學博士。他的博士論文《橋梁桁架次應力》很有創見,專家、教授大為贊許,因此被稱為“茅式定律”,并榮獲康奈爾大學優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質研究獎章。有人勸他留在美國工作,日后必定成就輝煌、幸福一生,可茅以升并不這么為自己著想,他認為:“雖然科學沒有祖國,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我是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1919年12月,茅以升毅然回到祖國。
2006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校園里樹立起茅以升的全身銅像
1920年8月下旬,從美國留學歸國的茅以升赴唐山工業專門學校任教。教授結構力學、橋梁設計、橋梁基礎、土力學等課。茅以升也因此創造了“五早”記錄:大學畢業早(18歲)、留學早(21歲)、得博士學位早(24歲)、當大學教授早(25歲)、當大學校長早(29歲)。
監制 / 淵默、大白
編輯 / 小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