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都有這樣的經驗,在月經期間,都會有腹瀉的癥狀出現,腹瀉時小腹疼痛,每日次數多少不等,可為溏便,也可為水樣便,甚或進食之物完全排出;伴有神疲力乏,脘腹脹滿,飲食不香;日行數次,經凈瀉止,這在臨床上稱為經行腹瀉。
《傅青主女科-上卷》:婦人有經未來之前,泄水三日,而后行經者,人以為血旺之固,誰知是脾氣之虛孚!夫脾統血,脾虛則不能攝she血也,且脾屬濕土,脾虛則土不實,土不實,而濕更甚,所以經水將動,而脾不先固,脾經所統之血,欲流于血海,而濕氣乘之,所以先瀉水,而后行經也。
中醫對此病辨證施治,療效顯著。根據癥狀,將其分為兩類:
1脾氣虛
素體脾虛,或憂思勞倦,飲食不節,脾氣受損,經行之際,氣血下注沖任,脾氣更虛,運化失司,濕濁內停,下走大腸,遂致泄瀉,《醫宗金鑒》:經來泄瀉,乃脾虛也。
2腎陽虛
素稟腎虛,或房勞多產,命門火衰,經行之際,氣血下注沖任,命門愈衰,不能上溫于脾,脾失健運,遂致泄瀉,《葉天士女科秘方》:經來之時,五更泄瀉,如乳兒尿,此乃腎虛。
四神丸:
中成藥名。為固澀劑,具有溫腎散寒,澀腸止瀉之功效。用于腎陽不足所致的泄瀉,具有溫腎散寒,澀腸止瀉之功效。 于經行泄瀉有溫腎扶陽,暖土止瀉之效。
參苓白術散:
白扁豆,人參,白術,白茯苓,甘草,蓮子肉,山藥,桔梗,薏苡仁,縮砂仁。方中以四君子加山藥、扁豆、蓮肉健脾益氣.砂仁和胃理氣,苡仁滲濕理脾,桔梗裁藥上行,全方補氣健脾,和胃滲濕,對脾虛經行泄瀉較為適宜。
痛瀉要方:
中醫方劑名。為和解劑,具有調和肝脾,補脾柔肝,祛濕止瀉之功效。
痛瀉要方能補脾瀉肝,抑木扶土,主治肝強脾弱之痛瀉,以腸鳴腹痛,痛必腹瀉,瀉后痛仍不解為主癥。肝旺乘脾者宜柔肝扶脾,理氣止瀉,方用痛瀉要方(《丹溪心法》)。
l、經行泄瀉與體質虛弱有關,尤其是牌和腎虛弱者,因此平時參加體育活動,增強體質,預防本病的發生。
2、經行泄瀉者少食油膩不消化食物。醫生用藥時盡量避免潤腸、滑腸之藥,如桃仁、胡桃肉、芝麻、杏仁、柏子仁等。
3、經后可服健脾益腎中藥調理,增強脾、腎功能,調整沖任氣血平衡,能防止復發。
4、對經行泄瀉久治不愈者,或癥狀明顯加重者,應考慮腸道病變可能,作大便常規、大便培養或腸鏡檢查等。
百病之源,起于五臟。五臟不安就會導致:心腎不交,肝火郁結,脾胃虛弱,血不足,痰熱上擾等五行失守,繼而導致:失眠,多夢,易驚醒,耳鳴,心慌氣短,胃脹,便溏,盜汗,濕熱郁結,痰濕不化,肝氣郁結,月經不調,乳腺增生,更年期綜合癥等五臟相關癥狀,調理首要也不在于病急亂投醫一股腦的出現什么就改善什么的單一調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調,方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