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肺腎陰虛證:
①證候特點:口干咽燥,聲音嘶啞,咳嗽少痰,心煩少寐,骨蒸潮熱,腰膝酸軟,舌紅苔少,脈細數。
②治法:清肺益腎,滋陰生津。
③方:生地、熟地、麥冬、玄參、百合、沙參、青果、阿膠、桔梗、貝母、知母、山藥。
④加減:口咽干燥甚者,可加蘆根、甜柿霜、烏梅。陰虛內熱者加地骨皮、鱉甲。
4、肝腎陰虛證:
①證候特點:眩暈耳鳴,口干目澀,視物模糊,兩脅隱痛,爪甲枯脆,失眠盜汗,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筋脈拘急,舌紅苔少或無答,脈沉弦或細數。
②治法:滋補肝腎,養陰生津。
③方:枸杞子、菊花、生地、熟地、沙參、麥冬、首烏、白芍、旱蓮草、木瓜、山萸肉、桑椹。
④加減:眼干澀,視物模糊者,加石解、女貞子。失眠多夢者加酸棗仁、首烏藤、靈磁石。口干、五心煩熱者加玄參、地骨皮。盜汗者加浮小麥、煅牡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