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溫中和胃法陶某,女,45歲,2...
胃脘痛——溫中和胃法
陶某,女,45歲,2012年2月23日就診。
胃脘脹痛1年余,夜間明顯,食后減輕。近期受涼后胃脘脹痛較前加重,喜熱飲惡冷食,偶有呃逆,胃脘部喜柔喜按。平素患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溫,月經量少,便溏,睡眠欠佳。舌淡胖,苔白膩,脈沉。胃鏡示:膽汁反流性胃炎,幽門口炎,HP(+)。
證屬中焦虛寒。治以補氣溫中,和胃止痛。
方:黨參,半夏,干姜,桂枝,沉香,郁金,荷葉,陳皮,香櫞,佛手,甘草。
二診:服后脹痛減輕,偶有發作,月經量較前增多,納寐改善。原方加砂仁,木香。
三診:胃脹痛已不明顯,偶呃逆,便溏改善,上方加白術,防風,枳殼。
按 依據患者平素畏寒怕冷,四肢不溫,喜熱飲惡冷食,胃脘部喜柔喜按,診為中焦虛寒證。便溏為脾虛生濕,舌淡胖,苔白膩,脈沉亦為中焦虛寒之征象。分析可知患者中焦虛寒久病為其本,胃脹痛一年有余為其標,非三、五劑所能立效者。故以黨參、白術、甘草健脾溫中治其本,干姜、桂枝、半夏溫中止痛治其標,木香、砂仁、沉香、陳皮理其氣,荷葉、香櫞、佛手化其濕。三診時加枳殼降氣,加防風取風藥“風能勝濕”之意。
#我的門診故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