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女性疾病的真相#我分別先后解讀了咱女性月經先期和月經后期的病因病機和臨床的中醫中藥治療方案。
昨天,就有粉絲在私信里問:“博士,我這大姨媽,每個月,不是提前一個星期,就是推遲一個星期,那我這算是月經先期還是月經后期啊?”
嚴格地說,#2020升機大會#這種情況,既不是月經先期,也不是月經后期,在中醫上,這應該叫“月經先后不定期”。
那究竟什么情況算是月經先后不定期呢?到底啥原因?
這就是今天要分型的內容。
月經的來潮,是臟腑經絡氣血作用于胞宮的正常生理現象,是女性生殖功能最重要的生理基礎。
月經不調是婦科臨床常見病,包括月經先期、月經后期、月經先后不定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經期延長等。
而在月經不調諸病中,月經先后不定期十分常見。
月經先后無定期,指的是月經經期正常,但是月經周期或前或后7~14天,且連續3個月經周期以上都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可稱為經行先后無定期、經行或前或后、月經愆期、亂經、經亂、經水先后無定期、經血不定、經脈愆期等。
中醫上的月經先后無定期,相當于西醫上的“月經周期不規則”。
現代中醫研究普遍認為,月經先后無定期的病機,主要為肝郁、腎虛、脾虛。
全國著名中醫學家羅元愷教授的學術繼承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級重點學科廣州中醫藥大學婦科學術帶頭人之一、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的指導老師張玉珍教授在其主編的《中醫婦科學》一書中,指出月經先后無定期的發生與肝、腎功能失調,血海蓄溢失常密切相關。
中國唯一女國醫大師、四川名中醫、成都中醫藥大學婦科專家劉敏如教授在她主編的《中醫婦科學》一書中,指出素體虛弱、久病失養、多產房勞、年老體虛致腎氣虛衰,藏泄失職,應藏不藏則經水先期而至,當泄不泄則經水后時而來,藏泄紊亂故經水先后無定期;
或情志抑郁、忿怒傷肝致肝失疏泄,氣血失調,血海蓄溢失常,故經水先后無定期;
或勞倦過度、飲食失節、思慮過度、使脾氣受損,脾虛氣血生化不足,血海失充則月經延后,脾虛失于統攝則經血妄行而月經先期,故而脾虛則月經時先時后。
而河北唐山灤縣中醫院韓的艷麗、張秀云兩位醫生在2015年第5期的《中醫藥導報》上發表的論文《疏肝益腎湯治療月經先后不定期臨床觀察》中通過臨床觀察,結合《傅青主女科》記載的認為月經先后無定期的發病,由肝腎之郁所致,重在肝郁,由肝及腎;肝為腎之子,子病及母,肝失疏泄必累及于腎,故臨床上月經先后不定期常常腎虛與肝郁同時并見。
精彩內容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