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皮膚病,可分為急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等。慢性蕁麻疹是指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黏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組織內水腫,病程超過6周者,中醫稱為“癮疹”,因其病因難尋,纏綿頑固,治療十分棘手。中醫治療慢性蕁麻疹取得滿意療效。
臨床資料
共治療48例患者,男38例,女10例;發病年齡最大53歲,最小16歲;病程最長11年,最短6周。
治療方法
處方:生石膏20克,荊芥12克,連翹15克,杏仁、防風各10克,麻黃、桔梗、薄荷(后下)各6克,甘草5克。
用法:以水1200毫升,煮沸后調至文火再煎煮30~40分鐘,取湯液約300毫升,每服15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劑。
加減:便干便秘者,加大黃5克;熱象偏重者,加浮萍、金銀花各10克;寒象偏重者,加桂枝6克;濕邪偏重者,加薏苡仁30克,蒼術12克;濕熱偏重者,加茵陳15克,黃柏10克;舌有瘀斑者,加川芎、丹參各10克;偏氣虛者,加黃芪、黨參各15克;偏血虛者,加當歸10克,雞血藤15克;瘙癢甚者,加蛇蛻5克,蟬蛻10克;頑固性者,加全蝎、地龍各10克。
治療結果
中藥煎劑治療1個月后統計療效。48例患者中,治愈33例,占68.75%;好轉12例,占25%;未愈3例,占6.25%??傆行?3.75%。
典型病例
靳某,男,42歲,職員。遍身瘙癢起風團長達12年,風團堆積成片,瘙癢難忍。多年來求醫無數,雖明確診斷,但曾服地塞米松、撲爾敏等藥以及靜注鈣劑、自血療法、靜脈封閉等法并屢服中藥,終未獲效。因幾乎每天發病,所以患者精神倦怠,形體日瘦,食少嘔惡,白晝頭昏無力,易汗,工作分心,夜則不能安睡,大便略干。診見:皮疹遍布于全身,疹形較小,色淡紅,多處抓搔傷痕,舌偏紅,苔微厚而膩,脈沉細微滑。診斷:慢性蕁麻疹(癮疹)。病屬風熱內蘊,兼濕濁留滯,氣血虧虛,治當疏散風熱,祛濕理虛。處方:生石膏、連翹各30克,杏仁、荊芥、防風各15克,黃芪、當歸、麻黃、制大黃、薄荷(后下)、桔梗各10克,甘草5克,蒼術、地龍各8克。服藥7劑,癥狀明顯改善;服21劑而癥狀消失。
來源:醫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