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黃牡丹是牡丹花四大名品之一,以清代人姚黃命名的。
姚黃是皇冠型,有時呈金環型?;ɡ賵A尖形,端部常開裂,花淡黃色,花徑16cm×10cm。外瓣3~4輪,質地較硬,基部有紫斑,內瓣褶疊緊密,瓣端常殘留花藥,雌蕊退化或瓣化。
姚黃之名,最早出現于北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記載:“姚黃者,千葉黃花,出于民姚氏家。此花之出,于今未十年。”株形直立,枝條細硬,花蕾圓尖,綻口形,葉中圓,花朵在葉之后。此花光彩照人,婷婷玉立,古人以“花王”譽之。姚黃形如細雕,質若軟玉,其被尊為牡丹之王,自有一種高潔氣質。
有詩云:“姚家育奇卉,絕品萬花王。著意勻金粉,舒顏遞異香。斜簪美人醉,盡綻一城狂。且倚春風里,遙思韻菊芳。”詩人才情飄逸,只寥寥數語就把姚黃的美流瀉紙上,讓人心醉不已。
工筆牡丹的繪制,黃色的花頭是特別難處理的。因為黃色是三原色之一,色彩非常艷麗且明度很高。所以,在花頭的明暗對比方面就較難處理。分染過重的話,花頭會顯得有些臟,并且花頭的明黃色調有可能改變。分染不足的話,造型上的體面結構關系又難以體現。一般而言,黃色花頭的四周最好能有較重的葉子或者底色加以襯托,這也是國畫中處理亮色花頭較為常用的處理手法。
黃色花頭的底色,大多數情況下是采用粉黃色為底色,因為粉黃這種色彩比單純的藤黃明度要高一些但是色彩的純度要降低少許。這樣,后期的藤黃統染就容易刻畫出明暗效果。平涂粉黃底色以后,后期的藤黃統染和分染也比較重要。雖然藤黃是一種純度和明度都很高的色彩,即使染到最濃的程度,畫面的對比關系也不會十分強烈。但是這種濃度一定要染足,否則,后期的赭黃提染和赭墨或絳紅色的局部提染后,花頭就會顯得不夠干凈,色彩的通透感也就會不足。
在繪制大幅面的牡丹作品時,牡丹花頭的色彩搭配是一個我們需要重視的問題。黃色花頭因為純度較高,一般來說和朱紅或者深紅花頭相為映襯是比較合適的。如果是和淺色花頭搭配,淺色花頭的分染最好也是以淡桔黃色或者淡絳紅色之類的暖色分染為宜。如果是傳統的采用淡翠綠或者淡黃綠來分染淺色花頭就需要慎重處理,色彩上冷暖差別較大且色彩純度較高,很容易讓畫面顯得輕浮,厚重感的表現就會不足。
在黃色牡丹的葉子處理上,傳統的草綠、赭綠葉子或者和黃色帶有補色關系的藍灰葉子都是比較合適。另外,和黃色同屬于暖色系列的赭墨葉子,組合起來,在畫面中的色彩效果也比較理想。
本書所示范的《姚黃》為一張工筆牡丹團扇作品,這張作品的構圖以凸顯花頭為主,畫面中,花頭部分占據了整個畫面三分之二的位置。周圍的底色和正葉色彩分別采用了和花頭色彩相對立的紫灰色和藍灰色。為了避免色彩過于單調,所以,老干部分采用了白粉皴染的手法,反葉和嫩葉部分也采用了較為靚麗的黃綠和橘黃色彩。最后,在點蕊上,幾經考慮,采用了和底色有呼應左右的頭青色為之。整張作品色彩明快,補色運用合理,黃色花頭明暗關系刻畫的足夠深入,依然保持了色彩上的靚麗與通透。本作,是一張值得初學者深入臨摹的工筆小品。
步驟一:
淡墨勾勒花頭,中墨勾勒反葉和芽苞、嫩葉、花莖等。老干用稍粗的狼毫筆勾勒,筆法要略帶皴擦,依據結構變化要有合理的頓挫和粗細變化。正葉用濃墨勾勒,用線要順滑流暢,主筋的粗細變化要合理。姚黃花瓣瑣碎繁多,勾勒時要注意每片花瓣的細節處理,轉折、俯仰均需符合生長結構,每片花瓣的根部走向必須要指向花頭的中央部位,不要出現“凌空”生長的花瓣。
步驟二:
背景用紫灰色(頭青加曙紅加微量墨加白粉)平涂而成,大約平涂五次左右,干后,要用底紋筆蘸清水輕輕洗刷,去除表層的浮色和膠液。洗刷時,如果底色滲透到花頭部位,可趁濕用餐巾紙吸去。干后,花頭平涂粉黃色(藤黃加白色),正葉平涂青藍灰色(花青加白粉加少許三青),反葉、嫩葉、花莖、枝梗、芽苞等平涂汁綠色(酞青藍加藤黃加少許朱磦),老干平涂淡白粉。
步驟三:
正葉用墨青色(花青加墨)統染,處于花頭下方的葉子要多染幾次。反葉、花莖統染草綠(藤黃加花青)。嫩葉、托葉、芽苞等統染淡朱磦。花頭統染藤黃,也要多染幾次,黃色要染足。老干暗部略略皴染淡赭石。
步驟四:
花頭最暗部用清墨分染,靠近花頭中央的位置多染幾次。正葉用墨青色分染,反葉分染老綠色(草綠加少許胭脂),枝梗也用淡老綠色勒染。老干整體罩染淡赭石。嫩葉、托葉、芽苞繼續分染朱磦。
步驟五:
花頭暗部統染桔黃色(藤黃加朱磦),最深的地方用紫色(曙紅加酞青藍)提染,隨后,用白粉從亮部往暗部提染往暗部提染,反瓣提染要重一些。正葉,由亮部往暗部整體罩染藍色(酞青藍加三青)。反葉、花莖、枝梗等罩染薄三綠。老干用中等濃度白粉皴染亮部。
步驟六:
背景整體平涂一層薄薄的淡紫色(曙紅加酞青藍)。花頭整體平涂一層淡藤黃。正葉整體平涂一層淡墨青色(花青加墨)。反葉用桔黃色(藤黃加朱磦)提染葉尖。葉柄尖端提染胭脂。老干用濃白粉皴染亮部,隨后用濃墨點苔并用頭青復點一次。托葉尖端提染胭脂。頭青加酞青藍調和成藍色立粉法點蕊。反葉、花莖等用淡墨綠色(草綠加少許墨)勾勒輔脈,正葉用淡墨勾勒輔脈。其他墨線模糊處依據物體的色彩明度分別用不同的墨色局部復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