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上一條熱搜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收入越高的人越愛看書。
在如今這個手機、電腦、平板等科技產(chǎn)品高度普及的今天,讀書已經(jīng)逐漸成為了一種相對稀缺的行為。我們先不去判斷讀書是否和高收入有關,但讀書確實和一個人的內(nèi)在修養(yǎng)息息相關。
吉姆.崔利斯說過:“你讀的越多,你知道的就越多;你知道的越多,就越聰明。”愛讀書的孩子,因為看的多,讀的多,記的多,積累的多,所以相比其他孩子便顯得聰明了許多。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閱讀研究中心的一份調(diào)查顯示,在同等經(jīng)濟條件下,美國孩子的閱讀量是中國孩子的6倍。
中國的家長也知道,應該讓孩子多讀書,但是困擾大家的一個問題就是:自己家的孩子不愛讀書,更喜歡看動畫片、打游戲,一提到看書就頭疼犯難。
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Professor給大家提3點建議,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壹
讀書要趁早
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能坐穩(wěn)了,就可以開始讀書給孩子聽了。
這個時期的寶寶雖然聽不懂家長讀的是什么,但是這個時期的目的,不是讓寶寶聽懂,而是要培養(yǎng)他讀書的愉悅感。
家長可以試著給孩子讀一讀詩經(jīng)、唐詩、宋詞等,讓孩子從聽覺上感受語言的韻律之美,拉近孩子和書的距離。
其次,為孩子大聲讀書,是公認的培養(yǎng)孩子閱讀習慣的最為簡單有效的方法。
1985年,大聲朗讀與持續(xù)默讀被美國教育部正式確認為最行之有效的兩種閱讀教育方式。大聲閱讀的好處非常多,不僅能增加孩子的詞匯量,提高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而且能直接引導孩子在閱讀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
貳
選一本適合孩子的好書
許多家長不知道該選擇什么樣的書才對孩子好,常常盲目跟風選擇。
其實,我們選擇的目的,大前提就是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快樂,不能讓他們排斥書本。
因此,我們在為孩子讀書的時候,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本,只有家長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這本書,在給孩子朗讀時才可以把這種喜歡傳遞給孩子,進而感染到孩子,讓孩子體會到書中的樂趣,并愛上讀書。
英國著名兒童文學家C.S.劉易斯有一句至理名言:“僅僅讓孩子們喜歡的故事還算不上是好的兒童文學。”
所以,如果一本書得不到家長的喜愛與認可,這本書算不上一本好的兒童文學。
叁
營造書香環(huán)境
現(xiàn)在許多研究證明,看電視、打游戲的時間太長,影響的不只是視力,更會減少孩子的詞匯量,縮短注意力的持續(xù)時間,甚至會造成孩子的性格自閉,扭曲等。
想要縮短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家長還有一個好辦法——
在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插手,幫孩子選擇有對應圖書或者畫冊的動畫片。比如,孩子喜歡看《西游記》,可以讓孩子讀完書后再看動畫片。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對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進行對比,加深印象,更能減少孩子對電視等電子產(chǎn)品的著迷度。
肆
激發(fā)孩子興趣,給孩子做榜樣
中央電視臺《漢語橋》節(jié)目主持人韓佳的兒子劉依閣,3歲能背40首古詩,8歲就看《三十六計》,沒有人監(jiān)督就能自覺打卡百詞斬,玩游戲到了規(guī)定時間立馬停止……
韓佳的孩子為什么能做到如此自覺呢?這和韓佳的教育策略有關。
大多數(shù)父母想要讓孩子多看書,多學習,就一股腦給孩子買很多書,不斷督促孩子閱讀;但韓佳卻反其道而行之,孩子如果想要看書,得求著韓佳講給他聽。
在劉依閣還小的時候,韓佳給他講睡前故事,講的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勾起了劉依閣的興致:“后來呢?孫悟空被趕走了,唐僧怎么辦?”于是韓佳又講了“智激美猴王”。
兒子的興趣被勾起,不斷追問后續(xù)的劇情。韓佳說:“后來還發(fā)生了很多故事,都寫在書里了,那本書叫《西游記》。”
在兒子的再三請求之下,韓佳“勉為其難”地給他買了這本書。于是劉依閣抱著《西游記》看得入迷,閱讀自然而然的成了他的日常行為之一。
韓佳從來沒有要求劉依閣看書,但她自己卻隨時隨地看書——兒子玩的時候,她在看書;兒子學習的時候,她在看書;兒子彈鋼琴的時候,她還在看書……
孩子的成長階段就是一個模仿的階段,家長的一舉一動都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想要讓孩子對讀書感興趣,家長不妨自己先做好榜樣。
Professor說:
培養(yǎng)孩子讀書的興趣,家長的作用必不可少。與孩子共同感受讀書的魅力,才是最好的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