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對于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如今在我國,一座城市是否有地鐵代表著該城市經濟是否發達與繁榮。當然建設地鐵是一個巨大的需要耗費大量投資的工程,目前我國僅有35座城市修建了地鐵。
在我國的地鐵城市中,基本上都是一線城市、省會和沿海地區發達的地級市。然而,有三座內陸地區的地級市,正在籌劃建設自己的地鐵,開了內陸地級市的先例。
徐州雖然是沿海經濟大省江蘇北部的地級市,但是徐州并不靠海,身居江蘇西北部腹地,是個典型的內陸城市。然而徐州在國家的知名度卻一點不比內陸省會城市和沿海發達地級市差,“五省通衢”的地利優勢位置讓徐州成為了北方重要的鐵路和航運中心。此外徐州GDP高達6600億,位居全國第31位,高過不少內陸省會城市。
洛陽是我國四大古都之一,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作為河南第二大城市的洛陽,工業十分發達,機械工業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去年洛陽GDP為4300多億,位居全國第47位。此外處于焦柳線和京廣線上的洛陽也是一個著名的北方鐵路樞紐,如今在籌劃地鐵建設的洛陽,經濟也即將更上一個臺階。
安徽的蕪湖是位于長三角經濟圈的一座工業城市,蕪湖的重工業和汽車電子工業十分發達,扼守長江下游的咽喉之道,地理位置好過合肥。蕪湖全年的GDP為3100多億,位列安徽第二位,人口不多的蕪湖人均GDP名列全國第41名,超過了成都。
這三座城市是目前內陸地區僅有的籌備建設地鐵的城市,充分說明了它們在財政以及人流量上均已達標,這跟它們良好的經濟市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