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馬大草原
“刺敕川,陰山下,開似穹廬,窿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兒時背誦這首流傳千年的北魏民歌,便對草原產生了無限的向往。然而,四十多年來,對于草原的認知,僅僅局限于歌曲、圖畫、影像,或源于教科書。草原只在想象中,在夢幻里——草原很美麗、很遼闊,也很遙遠……
如今終于有機會馳馬大草原,親身體驗曾經無數次想象中的美妙感覺——放眼望去,天空是那么蔚藍,那么高遠;大地是那么碧綠,那么蒼茫。徜徉其間,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品味著草原獨有的韻味——就像歌中唱的“草原就像綠色的海,帳包就像白蓮花”,“駿馬好似彩云朵、羊牛好似珍珠撒”,“琴曲悠揚笛聲脆,輕騎踏月不忍歸”……這如詩如畫的景像,怎不令人如癡如醉?
馳馬大草原,那一曲曲淳樸如厚土、悠揚若白云的蒙古民歌便連綿不絕從胸中涌出,在耳邊響起,“在那遙遠的地方”、“敖包相會”、“十五的月亮”、“草原情歌”、“我和草原有個約定”……不知從何時起,也不知為什么,對于蒙古民歌有了一種特別的喜歡,“草原夜色美”、“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更成為自娛自唱的保留曲目,而今天終于得償所愿——“赴約草原”,呵呵,真爽!
馳馬大草原,由景及人,面對剽悍勇猛的蒙古人,我會禁不住想起“一代天驕”的金戈鐵馬,想起風雪大漠中寂寥的昭君墓,想起席慕蓉低首吟誦的“七里香”……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草原之于蒙古民族,蒙古民族之于草原,是那樣和諧依存,相映生輝,如此的渾然一體,共同塑造了“博大、雄渾、厚重”的風景與風格。
2008-08-25于瑤苑四合院